終生教育

終生教育,始於20世紀20年代,流行於60年代的國際教育思潮。主張教育應該貫穿於人的一生中的各個年齡階段,而不是只在兒童和青少年時代。終身教育一詞始見於1919年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廣見於教育文獻。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朗格郎竭力提倡。他認為,數百年來把人生分成兩半,前半生用於受教育,後半生用於工作,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接受教育應當是一個人從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應當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終生教育
  • 流行期:60年代的國際教育思潮
術語介紹
1965年,他的有關提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討論後,得到許多成員國的贊同並廣為流傳。但對終身教育這一概念認識不一,較為普遍的解釋是,終身教育乃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它包括各個年齡階段的各種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既有學校教育也有社會教育。這種思潮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使得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生產工藝不斷變革而造成的勞動的變更和職業的變換的形勢下產生和形成的。它不僅要求發展非正規的成人教育,而且要求把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納入到終身教育的體系中。代表著作有朗格郎的《終身教育引論》(197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由埃德加·富爾主持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 )、克羅普利與戴夫合著的《終身教育與教師訓練》(1978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