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說明宇宙人生變化的法則及運用方法的一門學問。它以陰陽八卦的符號和數理的選擇,來說明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如果你要問世上最早的哲學,最早的數理和符號邏輯,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奧秘的學問是什麼?那無疑就是《易經》。因此,我們說《易經》並不神秘,它是科學的,《易經》以數理和符號邏輯所預示的哲學來解讀人生,這就是 易經的智慧。讀懂《易經》,就能讀懂人生的奧秘,就能通過領悟《易經》的原理和內涵來指導人生,這正是《易經與活法》的價值之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紹金解易經:易經與活法
- 作者:張紹金 易楓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頁數:34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06488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藉助圖、象、數、占,結合紛紜的現實生活,融入精彩的實用案例解析64卦,闡釋64個人生智慧:《易經》沒有那么神秘,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來理解64卦,就會形成64個感悟,64個感悟則回答了人生的64個怎么辦,這就是易經的智慧與“活法”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讀:一、《易經》不是難念的經
二、從“筮”走向“道”
三、八卦變成六十四卦
四、起卦、斷卦以及“善易者不占”
易經與活法上經(三十卦)
1、乾 知進知退,諸事才能“元亨利貞”
2、坤 厚德載物,敞開你寬闊的胸懷
3、屯 努力抗爭,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4、蒙 啟蒙教育,潤物細無聲
5、需 等待時機,養我浩然之氣
6、訟 口角是非,有理也要讓三分
7、師 率師出征,開個好頭是成功的一半
8、比 修睦比鄰,大親而無聲
9、小畜 積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為
10、履 穩住腳步,走出人生的光彩
11、泰 天地交泰,以平和的心營造和諧的美
12、否 陰陽不交,走穩自己的路
13、同人 實現雙贏,務必志同而道合
14、大有 盛大富有,不要“人一闊,臉就變”
15、謙 平實無華,好人緣才有好人生
16、豫 彈起琵琶,為社會增添和樂音符
17、隨 隨時而進,人間正道是滄桑
18、蠱 鐵肩道義,不為妖言所蠱惑
19、臨 蒞臨現場,放下“架子”是君子
20、觀 反觀內省,風物長宜放眼量
21、噬嗑 排憂解難,彰顯英雄本色
22、賁 自我修飾,文質彬彬,而後為君子
23、剝 群陰亂舞,出於污泥而不染
24、復 克己復禮,做傳播文明的使者
25、無妄 順勢而為,與天地合其徳
26、大畜 大徳蓄藏,必降大任於斯人也
27、頤 頤養性情,節其食而慎其言
28、大過 老夫少妻,過錯,大大的過錯
29、坎 陷入困境,捫心自問誠信幾何?
30、離 日月麗天,打造光彩人生
易經與活法下經(三十四卦)
31、鹹 感恩不忘,用真情溫暖人生
32、恆 正道永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33、遁 當退則退,識時務者為俊傑
34、大壯 壯舉天下,謹防非禮而為
35、晉 修身晉德,點亮身邊的光明
36、明夷 明夷地下,土裡埋不住夜明珠
37、家人 家人和睦,賢內助托起賢人一家
38、睽 化解矛盾,為自己留下一片天地
39、蹇 艱難蹇行,靜則獨善其身
40、解 自我解脫,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41、損 吃虧常在,損與益相輔相成
42、益 風雷化雨,以大益之心滋潤天下
43、夬 遠離邪惡,小人道消則君子道長
44、姤 邂逅相逢,讀懂他人,更要讀懂自己
45、萃 薈萃賢良,廣結人緣得福源
46、升 康樂昇平,修行美德才是種下的福音
47、困 身陷困境,不彎脊樑則有良機
48、井 井水甘泉,養一顆惠澤他人的心
49、革 變革識時,用好有限的人生資源
50、鼎 鼎新而立,站穩人生的腳跟
51、震 榮辱不驚,以不變而應萬變
52、艮 行止有常,挺直腰桿做人,也要明哲保身
53、漸 循序漸進,厚積而後薄發
54、歸妹 小妹歸來,愛情寓於過程之中
55、豐 光環五彩,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56、旅 人生旅途,讓活著的分分秒秒都美麗
57、巽 剛柔相濟,陽盛則養陰,陰盛則養陽
58、兌 和悅待人,用微笑贏得別人的好感
59、渙 平和心態,及時遏制住渙散的情緒
60、節 自我節制,別讓舌頭和行為搶先于思考
61、中孚 感召他人,首先雕塑自我誠孚的形象
62、小過 因大失小,不為小過而牽絆
63、既濟 圓滿既濟,不要讓“成功”阻止了腳步
64、未濟 生生不息,沒有結局的無限延伸
作者簡介
張紹金,1949年生人,山東省濟寧技師學院教授,北京聯合大學等多所大學易學客座教授,曲阜市孔子易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講壇耕耘四十五年,其中有三十餘年遨遊神思於乾坤八卦間,且風水與命理兼攻。
倡導人文大義,首提《易經》替天說話,認為《易經》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效天法地的文明元素,用《易經》元素滋養民眾,能提高民族的整體道德素養;把理論引入到生活實踐,提出“生活大易”的觀點;主張白話解讀《易經》,讓《易經》貼近生活,走進大眾生活。
易楓 1976年生人。自幼酷好《易經》,理論緊密結合實戰,倡導易道管理,擔任多家企業易學顧問,有豐富的《易經》理論及解讀易理的經驗積累。
序言
易經與活法
在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非常低下,科學極不發達,先民們對於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生理現象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用豐富想像取代了客觀現實,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天或神的存在,它不僅支配自然界一切,而且還決定著人類的命運。當人們屢遭意外的旱澇、冰雹、地震、瘟疫、戰爭等天災人禍時,就萌發了藉助神意預知和消除突如其來的橫禍的欲望,以求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基於此,古代先民發明了星占、風占、龜占、草占等種種溝通人神的占卜方法,其中最完備、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筮占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換句話說,《周易》是滿足當時人們生產和生活預知需要而產生。
《周易》成書後,就為當時專門負責卜筮的史官所掌管,與其他的數術一起,參與國家各種事務的決策,成為後世最權威、最流行的卜筮方法。《左傳》、《國語》引用《周易》22次,大部分是用《周易》筮占,很少一部分是說明道理的。如《左傳》記載: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用《周易》占娶棠公之遺孀得’《困》之《大過》。昭公七年衛國大夫孔成子用《周易》占立君得《屯》之《比》;昭公十二年魯大夫季平子的費邑宰南蒯用《周易》占叛魯投齊得《坤》之《比》;哀公九年魯季氏家臣楊虎用《周易》占伐宋救鄭得《泰》之《需》。 《國語》記載:晉人用《周易》占成公歸晉得《乾》之《否》,晉公子重耳用《周易》借秦力量取得晉國得《屯》之《豫》,董因用《周易》占秦穆公助重耳取晉國得《泰》。諸如此類,均說明了《周易》是卜筮之書。更具有說服力的1977年出土的阜陽雙古堆《周易》卦爻辭後有卜辭,“其卜事之辭為固定的格式,指出各種天象和人事的吉凶,如晴雨、田漁(田獵和捕魚)、征戰、事君、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疾病等”。(《阜陽漢簡簡介》,載於《文物》1983年第2期)這無可爭辨地說明了當時作為筮的《周易》與龜卜是同類。再次證明了《周易》原本不是哲學或歷史的書,當為卜筮之書。
然而,至春秋末,《周易》性質發生了變化。生活在春秋時的孔子,晚而喜易,“居則席,行則囊”,讀《易》“韋編三絕”。在學習、整理和傳授《周易》時,他發現了《周易》中有文王之道,首次將《周易》這部卜筮之書納入學術的視野,提出了“見仁見智”和“後亓(其)祝卜”、“觀亓(其)德義”的易學解釋方法。首先把它視為詮釋的對象,以儒家獨特的語言和思維對《周易》成書(包括成書的過程和時間、作者)、主要概念、符號系統、思想內容、卦爻辭、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解說,在保持對象原有性質不變大前提下,極大限度地促進了《周易》與儒家的思想會通,使其詮釋客觀上遠遠超越了《周易》本義,從《周易》卦爻辭中引申出三才之道、等級觀念、中庸方法、道德修養等治國平天下的方略,使易學研究具有了濃厚的儒家特色。《易傳》雖然未必是孔子親作,但它與《論語》一樣,代表了孔子思想,故《易傳》成書是《周易》儒學化的重要標誌。正因如此,《周易》也具有了二重性,即《周易》一方面具有筮占功能,是一部卜筮之書;另一方面,它內涵了博大精深的內容,又是一部哲學書。這一點在孔子那裡得到了最好的證明。孔子重視《周易》中的德行修養,並未否認易為卜筮之書,也曾用《周易》占過。帛書《要》引孔子云:“易,我後亓(其)祝卜矣,我觀亓(其)德義耳也。”“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從亓(其)多者而已矣。”
《周易》文本在孔子儒家那裡之所以能夠轉向成為具有二重性的典籍,取決於《周易》文本的特點,《周易》有與卜筮話語系統相關的、極為整齊的符號系統和與之相關的文辭。然而,脫離卜筮語境的《周易》文本符號和文辭,則具有一般符號的特點,即本之客觀外物,直觀簡潔整齊的表現形式,其語境有待於重建,在未定的語境下意義不確定,而成為具有普遍意義文本或意義多元的複合體。它作為易學解釋的對象,為後世解釋者提供了一個多元的、自由的理解和解釋的空間,成為解釋者永恆的源頭活水。這是易學解釋和研究所出現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關鍵之所在。
與《周易》文本二重性相關的是《易傳》的解易方法。《易傳》偏重義理兼顧象數。所謂象數方法,即以象數解易。如前所言,《周易》有一套獨特的由陰陽符號構成的卦爻象系統。按照《繫辭》解說,卦爻符號不僅是人們用於占筮的標記,也是繫辭的重要依據,即《周易》成書,先有卦爻符號,後有文辭,文辭依易象符號而作,所謂“觀象繫辭”。既然卦爻辭本於卦象,表達卦象的意義,那么理解和詮釋卦爻辭,則必須揭示文辭背後易象符號、探尋象辭之間聯繫。這就是所謂“觀象玩辭”。所謂義理方法,即以義理解《周易》,是用現成的儒家理念解說《周易》文辭,或借《周易》文辭闡發出儒家人文精神。依《繫辭》之見,與天地合德的聖人之意,深奧玄妙,用語言無法窮盡,效法貫通天人之道或聖人之意的陰陽符號具有高度抽象性,立象可以盡意。意是立象根本,盡意是解釋《周易》終極目標。
《易傳》在用比較嚴格的象數方法和義理方法解釋文辭的同時,並未摒棄《周易》文本卜筮的意義,而是將卜筮置於宏大的學術視野之下,解釋卜筮發生前提、過程、方法及其隱藏在背後的客觀依據,即宇宙起源和現實世界變化原則和天人感通的理論。這種對於卜筮的學術性的解釋無疑是與象數和義理方法緊密相連的。當它在解釋筮占之數內涵及與象關係時,則屬於象數方法。當它解釋筮占發生的前提、發生的過程及其依據時,則屬於義理方法。由於《易傳》本身包含這兩種解易思路,形成了易學史上偏重於象數的兩漢易學和偏重於義理的宋明易學兩大不同的治《周易》之路向。後世易學研究巨觀上未能超越這兩種思路。 張紹金先生,積多年之功夫,以寬廣的易學知識和豐富人生之閱歷,撰寫成《周易大省悟》(註:現更名為《易經與活法》)。該作承襲了《易傳》所開顯易學研究方法,從《周易》文本(卜筮、哲理)二重性出發,以人生哲理為核心,解讀易文本。或者解釋象數符號和筮占,或者解釋形上哲理和人生智慧。形式上一反傳統純學術解《周易》方法,採用靈活的、自由的、開放的、通俗的形式,旨在通過此形式輕鬆地感受聖賢之道之博大、世事變遷之玄妙、人生真諦之精深。不管是從事何種工作的讀者茶餘飯後不妨瀏覽之,品味之,一定會有所受益或得到某種啟示,哪怕是一點點,這就是該作價值之所在。
林忠軍于山東大學
2009年6月6日
林忠軍:山東大學教授、易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周易學會秘書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