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府山景區

紹興市府山景區

府山位於紹興城區西北隅,海拔74米,占地22公頃。因山體狀若臥龍,稱臥龍山,簡稱龍山;因越國大夫文種葬此,也名種山;因歷來為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又名府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駐蹕此山,賜名興龍山。今闢為府山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紹興市府山景區
  • 地理位置:位於紹興城區西北隅
  • 占地面積:占地22公頃
  • 著名景點櫻花園盆景園和紫翠亭
基本信息,相關建築,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府山是范蠡所築山陰小城的核心,越王句踐在此為王宮19年。五代吳越國王錢癠於天?元年(904)在山上始建王宮,北宋仍為越州州署,作王宮時間長達74年,範圍遍及全山。宋高宗駐紹興20個月,臨時的皇宮也在臥龍山之越州州署(州治移駐大善寺)。山上山下文物古蹟眾多。東南麓的越王台是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原在府山之東北,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由知府汪綱移建於府山東南麓。1940年被日機炸毀。1981年於舊址重建。台基為拱形城郭,長11米,寬9米,高7米,中辟宮門。主體建築300多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四周施廊,頂作單檐歇山,東西設廂房。1982年,在台北重建越王殿,坐北朝南,面積310平方米,東西南三面設廊,單檐歇山頂,殿內東西兩側牆上,有兩幅長寬各5米的《臥薪嘗膽》和《復國雪恥》大型壁畫。殿前有隸書"古越龍山"石碑。殿與越王台相距100米,原來屋宇毗鄰,今存南宋古柏一株和范仲淹的清白泉,並有"龍湫泉"一口,由台到殿地勢漸高,成3個平台。

相關建築

府山東北隅有文種墓,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墓已毀,1980年於原址重修。墓以石塊砌成,呈圓形,高約1米,墓前置邊長1.85米的平面方形石亭,內豎高2.4米、寬0.8米、厚0.12米的墓碑,正面鐫"越大夫文種墓",背面刻"重修文種墓碑文記"。位於府山之巔的望海亭,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石柱、八攢尖頂、檐角飛翅古亭,1981年重建。春秋時,吳越交戰,范蠡在此建飛翼樓,高50米。古時登亭可望大海。唐時建望海亭,此後多沿用此名。 ??望海亭下北坡的唐宋摩崖刻石,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約3米,共12處,有的字跡已難辨認。有唐總章己巳(669)、宋元?戊辰(1088)及紹聖乙亥(1095)題刻,有楷書,也有隸書。內容為開山建亭或登臨、飲宴於此山的年月、姓氏及職銜等。旁有民國賀揚靈隸書石碑"唐宋名人摩崖題字處"。明清題刻分布於山坡石壁,有行楷書"於越"、"锺山",均無年款。楷書"動靜樂壽"4字,為明知府湯紹恩書,落款唯"湯"字依稀可辨。越王殿後有楷書"龍湫"2字,無年款。 ??府山西巔上的風雨亭,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為紀念秋瑾烈士而建,以烈士就義前絕筆"秋風秋雨愁煞人"(一說"秋雨秋風愁煞人")而名。亭為八角攢尖頂,正面(東面)上方懸田桓手書"風雨亭"匾,兩邊石柱刻1916年孫中山蒞紹致祭烈士時所撰輓聯"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1981年重修。

其他信息

位於府山南麓的烈士墓,紹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53年4月,安葬著解放浙江渡海作戰和剿匪戰鬥中英勇獻身的60多位烈士屍骨。南向,條石砌築,長方形,長5.35米,寬11.8米,高0.95米,上覆封土,墓前青磚牆正中嵌青石碑一塊,橫1.75米,高0.80米。墓前的烈士紀念碑建於1959年,高10.5米,碑座5層,方形,邊長4.5米,四周設石欄桿。碑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右為"浩氣長存",左為"萬古流芳"大字,碑陰鐫烈士的英勇業績。80年代,在府山的整修和建設中,增設了櫻花園盆景園和紫翠亭等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