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城牆遺址

紹興城牆遺址原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紹興城牆遺址
  • 地理位置:外環城
  • 創建時間:前490年
  • 出現書籍越絕書
紹興城牆遺址,今為外環城路。
紹興城初創於越國時。越王句踐七年(前490年),范蠡築句踐小城,《越絕書》云:“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陸門四,水門一。”旋於小城東築大城,俗謂“蠡城”。
越絕書》云:“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陸門三,水門三,決西北。”隋開皇年間(581年~604年),越國公楊素修郡大城,史稱“羅城”,南宋嘉泰《會稽志》云:“羅城周圍二十四里,步二百五十。”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郡守汪綱重加繕治,並修諸城門,史稱“宋城”,城周長24里,設城門9。自此,紹興城市格局已定,直至清末幾無變化。
民國27年(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拆除。
50年代末,闢為環城公路。今水偏門至大校場半壁弄口段,仍保存明清城垣殘基。素土,內表錯縫條石砌築,呈梯形斜面;外表原砌青磚,今不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