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
草本,有圓錐形的主根。莖直立,高20-8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短而貼生的糙伏毛,單一,或多數從植株基部發出,不分枝,或於莖上部稀在下部分枝。莖最下部的葉早落,中部的葉輪廓為卵形,長5厘米,寬4厘米,基部寬楔形,掌狀3全裂,裂片呈狹長圓狀菱形,其上再羽狀分裂成3裂的線狀小裂片,小
裂片寬1-3毫米,上面綠色,疏被糙伏毛,
葉脈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糙伏毛及腺點,葉脈明顯凸起且呈黃白色,
葉柄纖細,長約2厘米,腹面具槽,背面圓形,被糙伏毛;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輪廓近於菱形,3全裂成狹裂片,中裂片通常再3裂,小裂片均為線形,寬約1-2毫米。
輪傘花序腋生,多花,花時輪廓為圓球形,徑3-3.5厘米,多數,向頂漸次密集組成長穗狀;小苞片刺狀,向下反折,比萼筒短,長4-6毫米,被短糙伏毛;
花梗無。花萼管狀鐘形,長8-9毫米,外面在中部密被疏柔毛,餘部貼生微柔毛,內面無毛,脈5,顯著,齒5,前2齒靠合,稍開張,鑽狀三角形,具刺尖,長3-4毫米,後3齒較短,三角形,具刺尖,長2-3毫米。
花冠粉紅至紫紅色,長約1.8厘米,冠筒長約0.9厘米,外面無毛,內面近基部1/3有近水平向的鱗毛狀的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伸,內凹,長約1厘米,寬約0.5厘米,全緣,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無毛,下唇長約0.7厘米,寬約0.5厘米,比上唇短1/4左右,外面疏被長柔毛,內面無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對較長,
花絲絲狀,扁平,中部疏被鱗狀毛,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絲狀,略超出於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楔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朝鮮、日本、俄羅斯、蒙古、中國、美洲和非洲;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北部、黑龍江省(泰來等西部草原)、吉林(輝南、柳河、通化、和龍及西部草原)、遼寧(西豐、康平、新民、彰武、桓仁等市縣)和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錫林郭勒盟、通遼市等)等地。生長於石質及砂質草地上及松林中,海拔可達1500米。喜溫暖和較濕潤的氣候,一般栽培農作物的土地都可生長,但要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一般採用直播。整地後理好排水溝,開133厘米寬的高廂,秋播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播3-4月上旬,夏播六月。播種法有窩播、條播,但一般採用窩播,行距20-23厘米,窩距26-33厘米,秋播窩深3厘米左右,春播、夏播都應更淺,每畝用種子350-400克,拌成種子灰,施人畜糞水後,每拓播種子灰一把即可。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在苗高6厘米左右時,勻苗、補苗,每窩留苗四至五根,但在地老虎為害嚴重地區,要分2-3次進行。中耕除草三次,第一次結合勻苗時進行,第二次在抽苔時,第三次在苗高一尺左右時。在每次中耕除草後追肥一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用
硫酸銨或
尿素窩施或撤施。化肥在幼苗期要施在窩旁,不能多用,以免傷苗。
收穫加工:細葉益母草一般以花開三分之二時收穫。秋播的在第二年的5月中旬,春播的至遲不超過7月中旬,夏播的在10月上、中旬。收時選晴天,用鐮刀齊地割下地上部分。種子是在全株花謝後,下部種子成熟時收穫。收時把全株割下,操作要輕,以免種子散失。細葉益母草曬或炕於。在乾燥過程中,不要堆積,以免發酵,葉片變黃,也不能受雨淋,否則影響質量。收種子的割下植株,立放四至五天,然後曬乾打下種子,篩去葉片粗渣,再曬乾簸淨即成。所剩莖稈,也可作藥用。細葉益母草全乾後,略微回潤,就可打捆貯運,茺蔚子用麻袋或木箱包裝貯運,放通風乾燥處,防受潮發霉和生蟲。
病蟲防治
病害:有
白粉病,可用0.2至0.3度的石灰硫磺合劑防治。
蟲害:有跳䖬,可用樂果防治。
蚜蟲,除可噴樂果外,還可用菸草石灰水或五朵雲防治。地老虎,可用6%可濕性六六六或苦楝葉、麻柳葉、卷子葉等防治。
主要價值
經濟:種子含脂肪油,可榨取工業用油。全株含芳香油,可提取香料。全草可做植物性殺蟲劑。
藥用:全草及果實入藥,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小腹脹痛、跌打損傷、肝熱頭痛、目赤腫痛、角膜雲翳等。
食用:幼苗可食,可蘸醬、醃漬、炒食、調拌冷盤、制罐頭、加工什錦袋菜等。
飼料:嫩莖葉可做牛、馬、羊等家畜飼料。
保護級別
細葉益母草由於常年被濫掘亂挖,用作中藥材,再加上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野生種群面積急劇減少。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草原野生植物名錄》中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