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轉移因子是存在於人和動物免疫淋巴細胞內的可透析的小分子物質,屬於多肽和多核苷酸類, TF成分複雜。動物TF的化學本質為一種多肽與寡核苷酸連線在一起不含蛋白質的雜合分子,分子質量一般在3~15 ku之間,能自由通過半透膜。
轉移因子自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其研究也從基礎理論研究深入到臨床套用方面,且在獸醫l臨床試驗性治療中,轉移因子對病毒性傳染病、真菌感染病、免疫缺陷等病的輔助治療,效果顯著。
由於人的TF材料缺乏(人的白細胞、脾等)且其來源可能存在某些潛在性危險, 因此國內外主要開展了動物TF的研究,已研究報導的有人、豬、牛、羊、犬、雞、鼠、貓等10多種動物的TF,其中以豬、牛的TF研究較多。
種類
(1)從產生原理上分:前體轉移因子(TFpre)、分泌型轉移因子(TFSec)、膜結合轉移因子(TFmem)。
(2)從免疫特性上分類:特異性轉移因子和非特異性轉移因子。特異性轉移因子是利用某種特定病原感染或免疫人群或動物後,再提取含該抗原特異活性的轉移因子,對特定疾病進行特異性治療。非特異性轉移因子是指用自然人群或動物白細胞提取的具有多種免疫活性的轉移因子,不針對特定疾病,套用廣泛。
(3)根據細胞來源分類:人轉移因子、豬轉移因子、牛轉移因子、雞轉移因子、羊轉移因子、鵝轉移因子等。
(4)按照致病微生物來源不同,將特異性轉移因子分為:病毒性特異轉移因子、細菌性特異轉移因子和寄生蟲特異性轉移因子。
生物學特性
轉移因子能夠將供體的某一些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轉移給受體,擴大受體的免疫反應。
轉移因子有觸發和調節細胞免疫功能,使未接觸過抗原的細胞致敏,T淋巴細胞分化增殖為效應T細胞,發生增效反映,變成致敏淋巴細胞和釋放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因子,攻擊體內病毒等外來物。
活化巨噬細胞,增強協同參與免疫反應的巨噬細胞識別、結合、吞噬和消化抗原的能力。
轉移因子還能提高體內白介素II、干擾素等人多種細胞因子在體內的生成,調整多項免疫指標、作用於免疫系統的多個環節、糾正機體失衡的免疫、使免疫功能低下或亢進得到調整。
還具有保護機體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殖功能,防止因某些射線和藥物等因素造成骨髓幹細胞有絲分裂指數的下降,增強和調解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
關於IF的研究報告
轉移因子免疫調節作用
用轉移因子治療過敏性哮喘的試驗中,過敏原皮試陽轉陰,血清總IgE水平明顯降低,而Con—A誘導的抑制T細胞活性明顯增高,這證實了轉移因子的免疫調節活性
馬鳳龍等在雞新城疫(ND)I系疫苗與TF聯合套用的5次檢測中,試驗組的淋巴細胞轉化率均高於對照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P<0.01)。TF與ND-Lasota疫苗和法氏囊病(IBD)疫苗聯合套用,明顯提高體液免疫的效果,試驗組的效價均高於對照組,兩者差異顯著(P<0.05)或差異非常顯著(P<0.01)。
支氣管肺癌轉移因子:長期隨訪追蹤
淋巴細胞提取物可作為一種免疫刺激劑通過轉移基因不同個體之間的抗原特異性的免疫力,以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 1976年至1982年, 63例患者誰接受肺切除術,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而且,當縱隔淋巴結受累的存在表明,縱隔放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第1組(28例)接受1毫升的合併轉移因子在3個月的間隔手術後;第2組(35例)作為對照,並獲得生理鹽水。有兩組間無統計學顯著差異在年齡,性別,腫瘤組織學類型,病期,或切除範圍,1990年七月對所有隨訪者確認,在接受轉移因子的患者, 2 - , 5 - ,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82 % , 64 %和43 %,此外,接受轉移因子的患者各種狀況優於生理鹽水對照組。雖然這些長期結果沒有統計學顯著採用生存分析與變項(P = 0.08 ),且沒有得到藥動力學的未知機制,但是轉移因子對支氣管癌患者術後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安慰劑對照的轉移因子試驗的輔助治療惡性黑色素瘤
168名患者參與此項研究,其中85名病人接受健康志願捐獻者的白細胞準備的TF; 83參與者接受安慰劑。切除所有腫瘤明顯90天開始記錄,一直持續到2年無病生存或黑色素瘤不能切除為止。已知的預後變數同樣分布在治療組和對照組,這些結果表明, TF是不是有效的惡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手術的輔助治療。
套用
轉移因子具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是一種理想的動物細胞免疫製劑,其以免疫活性淋巴細胞為材料,從中大量提取具有激活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效應的免疫分子而製成,無種屬差異性,這樣對人和動物的某些細胞內感染的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疾病的防治前景廣闊,如細菌性或黴菌性感染、病毒性帶狀皰疹、B肝、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對惡性腫瘤可作為輔助治療劑。
副作用
局部有酸脹感,個別出現皮疹、皮膚瘙癢、痤瘡增多及一過性發熱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