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蛛:體長4.82-7.82毫米。背甲黃褐色,有暗褐色斑紋。正中斑前端的“V”形斑明顯,側斑淡黃色,斑中間有暗褐色斑紋。胸緣有細黑邊,內側有稀疏白毛。前眼列端直,短於後眼列。前中眼大於前側眼,中眼間距大於中側眼間距。螯肢後齒堤3齒,中齒最大。胸板邊緣有暗褐色斑紋。步足腿節有褐色斑紋,第一對步足脛節有腹刺3對,內側具端刺,足式是:4、1、2、3。腹部背面黃褐色,有5-6對黃色斑紋,側面黃褐包,上面有黑色斑點。腹面淡灰黑色,有縱行暗紋。雄蛛:體長5.25毫米。外形與雌蛛相似。觸肢器中突有三角形片狀背齒,缺側齒,但有一叢細毛。卵袋;球形,黑褐色。直徑2.50-4.00毫米。每一卵袋含卵45-95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毛水狼蛛
- 拉丁學名:Pirata tenuisetaceus Cai,1987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狼蛛科
- 亞科:馬蛛亞科
- 屬:水狼蛛屬
- 種:細毛水狼蛛
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定名人: | Cai |
年代: | 1987 |
中文名: | 細毛水狼蛛 |
原始文獻: | 蔡伯歧,1987 動物分類學報 12(4):262-266 |
模式產地: | 河南(信陽) |
生境: | 溪流邊,沼澤地 |
國內分布: | 河南(信陽),福建 |
資料來源: | 同原始文獻; 宋大祥 等,1993 龍棲山動物 P.873 |
生物學特性
(1)習性:細毛水狼蛛多生活在近水邊的棉田內和田塊雜草下,既可遊獵,也能在土塊縫隙內結小網,蜘蛛躲在網下。網是它捕食的工具。一般幼蛛多結網,成蛛多遊獵。該蛛以傍晚和凌晨活動較甚,溫度高或中午太陽直射時,很少活動。有較強護卵習性,產卵後以紡器攜帶卵袋。該蛛在高溫季節(氣溫超過35℃),就有少數個體雌蛛將剛產下的卵吃掉。有的個體雖可攜帶,但幾天后又把它殘食掉。剛孵出的幼蛛,伏在母蛛體背,幼蛛在母蛛體背停留的時間,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在25℃恆溫條件下,平均4.92天;28℃為3.25天;30℃為2.44天;32℃只有1.7天。(2)歷期:細毛水狼蛛幼蛛共蛻皮5次有6個齡期。由於性別、齡期和溫度的不同,其發育歷期也表現出差異。雌蛛歷期長於雄蛛。幼蛛各齡的發育歷期以亞成蛛的歷期最長,一齡期最短。其各齡歷期長短的順序是:六齡>二齡>三齡>五齡>四齡>一齡。在20-32℃溫區內,其歷期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縮短;最適發育溫區是29-32℃;二齡幼蛛15℃恆溫條件下不能完成蛻皮而死亡。胚胎期的抗高溫能力較強,最適溫區較寬,在25-35℃之間。(3)幼蛛成活率:細毛水狼蛛幼蛛在發育過程中。成活率一般較高,在正常情況下,成活率在90%以上。但成活率的高低受溫度影響明顯.成活率最高的溫區是25-30℃,平均達94.18%。溫度過高對幼蛛成長不利,在35℃恆溫條件下,死亡數顯著增加,幼蛛平均成活率僅有81.58%。由於齡期的不同,其成活率也不一樣,從我們試驗的五種溫度綜合情況可以看出,以三齡期的成活率為最高,五齡為最低。各齡期存活率的順序以次是:三齡>四齡>六齡>二齡>五齡。(4)繁殖交配:雌雄蛛的亞成蛛蛻完最後一次皮後就可交配。交配前,雄蛛表示主動,如雌蛛許諾,就伏下不動,雄蛛從雌蛛頭胸部爬到雌背,兩者的頭腹呈相反方向。雄蛛的觸肢從雌蛛體側伸向腹面進行授精。產卵前期:細毛水狼蛛雌蛛的產卵前期,隨溫度不同有較大變異,在28-35℃溫區內,5-6天;在20℃條件下可達23天。產卵率:細毛水狼蛛的雌蛛,並不是每頭均可產卵。造成雌蛛不產卵的原因可能是很複雜的,根據我們試驗,與溫度有一定的關係、以30℃恆溫條件下產卵率最高,15℃、20℃和35℃產卵率較低。產卵袋數:細毛水狼蛛雌蛛一生可產1-3個卵袋,最適產卵袋的溫區在25-32℃之間,在此溫區內產卵袋數最高,高於或低於此溫區,就減少。產卵間隔:細毛水狼蛛產卵間隔的時間與溫度有一定的關係。在15-35℃溫區內,隨著溫度的升高,產卵間隔縮短。第二至第三個卵袋之間的時間要短於第一至第二個之間的時間。產卵量:單雌一生產卵量的多少與產卵袋數的多少呈正相關。即產卵袋數多的個體,產卵量就多,反之,產卵袋數少的個體,產卵量就少。該蛛的產卵量不高。從我們室內飼養300頭的雌蛛來看,最高產卵量157粒,一般在50-60粒之間,以25-32℃的溫區內產卵量最高。孵化率:細毛水狼蛛胚胎髮育對溫度的要求較嚴格,在15℃和35‘C恆溫條件下的卵不能孵化,只有在20-32℃的溫區內,胚胎髮育才能正常進行。其中25-30℃溫區是它的最適孵化溫區。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浙江、河南、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