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刺水蛙,頭部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雄蛙的較尖,突出於下唇,吻棱明顯;鼓膜大於眼徑之半;犁骨齒兩短行。皮膚較粗糙滿布小白刺粒,並間有稀疏小疣;頜腺多不顯;背側褶較窄不及眼瞼寬,最寬處平均1.5~1.9 15qfil;脛部疣粒排列成縱行。指端呈扁平吸盤,外側3指有腹側溝;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至鼻孔,脛長略超過體長之半,跗褶2條較明顯,趾端均有腹側溝,趾問半蹼,第四趾蹼達第二、三關節之間。背面多為灰黃色、黃褐色或棕紅色,疣粒部位有褐黑色斑點,四肢背面褐黑色橫紋多為4條;背側褶色略淺;體腹面黃白色,有的有棕灰色斑點或雲斑,咽胸部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刺水蛙
- 界:動物界
- 目:無尾目
- 科:蛙科
- 屬:水蛙屬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成體:雄蛙體長41mm,雌蛙體長52mm左右。頭部顯然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而平寬,雄蛙的略尖,突出於下唇;吻棱明顯。鼓膜大於眼徑之半;犁骨齒兩短行。皮膚較粗糙滿布小白刺粒,並問有稀疏小疣;頜腺多不顯;背側褶較窄不及眼瞼寬,最寬處平均1.5~1.9 mill;脛部疣粒排列成縱行。
前臂及手長近於體長之半;指細長,指端鈍圓而扁平成吸盤,外側3指吸盤腹側有溝;第一、第四指幾乎等長,長於第二指而短於第三指;關節下瘤,指基下瘤均很明顯;掌突3個。後肢較長,為體長的167%左右,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雄蛙的達眼和鼻孔之間,脛長略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重疊,足與脛幾乎相等;趾端與指端同,腹側均有溝;第三、第五趾等長,超過第四趾近端第二關節下瘤;趾間半蹼,第四趾蹼達近端第一、第二關節之間,第三趾外側和第五趾內側蹼不達趾端,其他趾蹼缺刻深;外側踱間之蹼幾乎達踱基部;關節下瘤明顯;內踱突卵圓,外踱突略小而圓。
皮膚較粗糙。背側褶較窄而明顯,自眼后角到胯部,有的標本背側褶在體後半段常斷成疣粒;背側褶最寬處雄蛙為1.5(1.2一1.8)mm,雌蛙1.9(1.7—2.o)mm;體背面、背側褶下方以及後肢背面滿布小白刺粒,其間有成行小疣;脛部疣粒排列成縱行;兩眼前角之間常有一小白點,有的很不清晰;無顳褶,口后角頜腺多不顯或較顯;雄蛙上臂基部前方有一個不十分明顯的深色臂腺;跗褶2條,較明顯。
生活時整個背面為淺灰黃色,疣粒部位有褐黑色斑點,四肢背面褐黑色橫紋明顯,前臂及股、脛、跗、踱各部多為4條;背側褶色略淺,頭側及體側色深略帶藍;唇緣灰白色;瞳孔圓,黑色,虹彩上1/3淺黃,下2/3紅色,有小黑點;鼓膜褐色,其前後顏色與鼓膜顏色相近似;腹面淺黃白色,有的標本有棕灰色小點,咽胸部較多。液浸標本背面灰棕色,體背的深色斑和四肢深色橫紋清晰;腹面白色,小棕灰色點仍可見。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80~650 m的中型流溪內及其附近,所在環境一般林木繁茂,較為潮濕。溪岸上落葉樹較多,成蛙多棲於溪邊石上或落葉間及草叢中。蝌蚪底棲,多隱蔽在回水凼內的腐葉下。
地理分布
海南(文昌、瓊海、東方、通什、保亭、白沙鸚哥嶺、陵水吊羅山、瓊中及五指山、樂東尖峰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