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儀村位於黎平縣雷洞鄉駐地東北13公里。地處高山緩坡中央,三面靠山地形如同一把太師椅,海拔660米,東接獨峒鄉具盤村,西鄰響榜村,南同獨峒鄉歸喜村交界,北與德豐村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細儀
- 別名:囍
- 所屬地區:黎平縣
- 下轄地區:寨老、基大、芒蘭、細浪
- 面積:3.6平方公里
- 人口:988人
- 方言:侗語
- 氣候條件:溫和
- 著名景點:細儀侗寨、細儀梯田、奎喜河谷、隆布高郭
村情簡介,歷史傳說,民風民俗,基礎建設,
村情簡介
細儀系侗語名稱“囍”的音譯,轄寨老、基大、芒蘭、細浪務2個自然寨,4個小區域,5個村民小組,128戶,988人,是典型的侗族聚居村落。村中以石、歐、潘、龍等四個姓氏為主。
細儀村處於貴州與廣西、湖南三省區交界,地處高山緩坡,住地風景秀麗,地勢三面靠山如同一把太師椅,正面則是視野開闊的細儀梯田,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歷史傳說
20世紀據老人描述,細儀村大約建村於清代,最早的一批石姓,約是因躲避戰亂(張廣泗征討苗疆)從靖縣(靖州侗族苗族自治縣)一帶搬來,另有一批石姓於解放前夕來自本鄉的四架村和牙雙村,而龍姓來自寶慶龍門(今邵陽市武岡縣龍門侗族鄉),當時軍閥在當地插標占地,肆意剝削蹂躪當地百姓,人們被迫離開故土遷徙至此,歐姓則是清末民國初期來自獨峒鄉林略村,潘姓是生產公社時期從敖市鎮一帶被分居到此。
20世紀40年代,由於軍伐混戰民不聊生,當地土匪又十分猖獗,民眾為防範外敵入侵和土匪掠奪,在寨外進寨的主要路口築起堅固石門,以防外侵。據說土匪頭子楊國運(平流人)數次帶上數百匪兵入侵細儀都未成功。鄰村有一人名叫包甩(牙雙人),他非常懼怕匪頭楊國運的淫威,後來投靠了土匪楊國運,包甩是本地人,本寨的地理位置了如指掌,1947年3月30日帶頭把土匪從一條民眾不防備的小道半夜入侵,全寨民眾奮力以刀弓抵抗,由於土匪的武器先進,而且非常殘忍,當時有數頭牛被掠走,多名民眾負傷於土匪的槍下,全寨民眾只得扶老帶幼撤出寨外。如今,寨口的石門已然不復存在,但當你站立於石門舊址前,你的思緒不由得回到那個年代,耳邊仿佛還在迴蕩著細儀民眾精誠團結、熱愛自由、抵抗外來侵略的盪氣迴腸之歌!
民風民俗
細儀村寨主要過農曆“四月八”節日。相傳“四月八”節日還有一個來歷,遠古以前人與萬物生靈語言互通,而人是萬物生靈之首;一次,人求牛為自己拉犁種田,牛極不情願,為了推脫找了一個藉口,說如果人類願意吃牛的大糞,牛就幫人拉犁種田,而人非常精明,自有辦法對付。人從山上采來一種帶有清香味樹葉打爛用水泡後過濾,用過濾後的水來泡糯米,等糯米泡脹後,用火蒸熟,就成了一種烏黑髮亮的糯米飯,與牛糞非常相似,人就吃黑米飯來當牛糞騙牛,牛是色盲分辨不出確也無話可說,便勤勤懇懇為人耕田,而人為其割草煮食作為回報。至今,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在這一天,無論農活怎樣忙,細儀及鄰近一帶的民眾都停下農活,準備豐盛的飯菜,蒸黑米飯,互相宴請,鮮草遞牛,以此表示對牛的感謝。
細儀村侗族民風民俗濃郁,民間大型文體活動主要有多耶、侗戲、蘆笙演奏等。主要傳統節日以“石家十月十二、歐家九月九”為主,信奉山神“貫公”和女神“薩瑪”。
基礎建設
細儀村地處高山坡塝,是距縣鎮所在地最遠的村之一。地理位置特殊,於2008年開通公路,2016年實現道路硬化,並且已開通閉路電視和寬頻網路,接通了乾淨衛生的人畜飲用水。村中有象徵性鼓樓1座,建有遠程教育接收站1個,村內建有村二年級國小1所,2017年有教師1人,學生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輟學率0%,升學率100%。
全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3畝,其中田面積152畝。農業生產水稻、茶葉、茶油、白果等,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養殖業、手工竹器和外出務工,1990年細儀村人均收入251元,2006年人均收入突破1500元,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餘元,目前在政府的引導下引入龍井茶、福芸茶等茶葉品種,茶葉種植業為全村民眾脫貧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