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香槐散文叢書:感恩筆記

紫香槐散文叢書:感恩筆記

《感恩筆記》為“紫香槐散文叢書”中的一本。全書分為“師恩勵志”、“親情養心”、“鄉情益智”、“草根智者”、“紫陽八傑”、“新十大員”、“文朋詩友”以及“文景解讀”八輯,收錄了作者原創散文八十餘篇,包括:《尹老師的軍人氣質》、《馬老師的玩笑藝術》、《爺爺的形象》、《憨直的舅舅》、《王秀才的哲理》、《巧斷疑案的趙半仙》、《憨實可愛的瓜二狗》、《戴承元深山探寶》、《輔導員》、《懷念老作家崔八娃》、《海茵是首綠色情歌》、《痴情釀造童話人生》、《Q熊妹妹緣何走紅》等。這些作品充分顯示了作者豐富而細膩的生活。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香槐散文叢書:感恩筆記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 頁數:320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李煥龍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126997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作者簡介

李煥龍,男,生於六十年代初,陝西安康人。現為安康廣播電視報社社長。系陝西省作協、民協、視協會員及省民俗攝影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出版中篇小說選集《女主播》等文學專著6部、《慈善詩選》等編著16部,為市級優秀文藝工作者。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師恩勵志
汪老師的嚴慈相濟
尹老師的軍人氣質
李老師的男性柔情
張老師的恨鐵成鋼
鄧老師的點化育人
王老師的恩愛情懷
魯老師的美學形象
馬老師的玩笑藝術
許老師的幽默教學
楊老師的純真友善
第二輯 親情養心
爺爺的形象
婆婆的性格
外爺的哲言
外婆的奔走
二爸的情感
乾娘的淚水
憨直的舅舅
寬厚的姑夫
夢中的卜哥
二弟的背影
第三輯 鄉情益智
王秀才的哲理
王鬍子的智慧
陳姨的親和力
汪老師的坦蕩
熊麻子的情趣
趙部長的率真
姜大腳的透明
騷公雞的才情
黨瘋子的心病
李師傅的抉擇
第四輯 草根智者
認識鱉路的一把手
巧斷疑案的趙半仙
以智求生的王貧協
技藝立身的孫神醫
誠信攻心的炕饃王
以禮服人的小虎頭
大智若愚的劉說客
德藝雙馨的老詩人
娛人悅己的花鼓王
有才有德的陳女子
有勇有謀的龍大嫂
憨實可愛的瓜二狗
第五輯 紫陽八傑
張宣強守土有責
李春平志存高遠
吳少華思維創新
戴承元深山探寶
黎成生清貧樂道
權春國樂此不疲
李春芳追新記史
程楚安以心為橋
第六輯 新十大員
輔導員
交通員
禁賭員
採購員
接生員
組織員
檔案員
資料員
參議員
救生員
第七輯 文朋詩友
懷念老作家崔八娃
她用真情為愛喝彩
陳愛美的愛美之心
海茵是首綠色情歌
樸實無華的朱明瑛
閩南才子秦南書家
拐點呈現詩藝亮點
海霞如蓮名花淡雅
賢弟徐傑 其傑在賢
王東華的安康情結
好書方會讓人明白
詩情在秋陽下升溫
國慶結婚雙喜盈門
第八輯 文景解讀
獨闖上海的女作家
季夏及其泥塑藝術
痴情釀造童話人生
金黃色的藝術海洋
鄉情孕生宣傳名片
月兒城的母女作家
江山如此吉祥安康
檢視創作開啟新程
Q熊妹妹緣何走紅
後記:實情實意

後記

這是一本寫實性的人物類情感散文,之所以實,與我的交際原則、創作習慣和編書目的有關。
我的散文老師,是位農民朋友。
高中畢業後,我有一年多時間在鄉村度過。那時,是集體勞動,成天跟著父老鄉親下地,苦我身骨,其樂融融。半年之後,混成了村組幹部,甚感不易。於是,常在守秋之夜、喝酒之夜與人海聊,以打發精神時光。一日,與表哥聊到村風變化,很是欣慰,也確有些成就感。他便說:你應該寫出來,我看你將來可能是個靠筆桿子吃飯的料。當夜,在油燈之下鋪開稿紙,先寫了兩對男女婚事新辦的事,又寫了兩對夫妻計畫生育的事,再寫了一位長者科學育苗的事。寫了兩千字,改了兩三遍,最後定名《小院新風》,經表哥審看後,發到省報和地區報。當月,收到報紙。省報發在文藝副刊上,標為“散文”:地區報發在新聞版上,標為“特寫”。那時,我弄不清散文和特寫的本質區別,只在想:真人真事也為文學?後來,又寫了一位老農的養牛故事、一位五保老人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蓋起新房的故事,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先後寄發中省地幾家報紙,重複刊發七次,其中兩家標為“通訊”、兩家標為“故事”、兩家標為“散文”、一家標為“特寫”。我不太明白,但依然寫著。或許因為我所在的北山寫稿人少,便受到縣上重視,次年夏到縣上參加了兩次培訓,一個是新聞宣傳培訓會,一個是文學創作培訓會。而我的作品,在新聞會上說成新聞作品,在文學會上說成文學作品。兩個會議,都是宣傳部領導主持的,我便問他:新聞和文學,是有區別的;我的作品,咋被混為一體了?他笑著問我:《誰是最可愛的人》既可入新聞通訊。又可入報告文學,還可入散文,能是“一體”所能分盡的嗎?我點點頭,又搖搖頭。他便進一步開導:新聞靠事實說話,文學要真感實感;唯有真,才動人。朝哪兒歸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感人、啟人、激勵人!
回來後,我將會上的所學所思所悟與表哥交流,他想了想,拍著大腿說:就這么寫,這東西美!
在他的肯定與決定下,我就這樣寫了,二直寫到現在。
當然,期間經過專業學習、培養,也得了文學界、理論界不少老師指點,對於文學與新聞的概念早已明白,且對散文及其遊記、隨筆、雜文、特寫、報告文學等各個分支的區別也早熟於心。但是,人在初學時所接受的觀念,往往會作用一生。因此,我老是走不出寫實。
上世紀80年代,寫謳歌時代、反映變化的抒情散文時.因為跳不出“就事論事”,被一位雜誌編輯批為“真實有餘,空靈不足”。為了改變自己,轉寫散文詩,以練筆法。在報刊上發了上百件散章,又出版了《師魂》、《太陽禮讚》兩部長篇散文詩,自以為筆法調整過來了,捧著新書釋見一位老師,老師半月之後方賜一箋:為人要實、為文要虛,行事要直、行文要曲,你為文、為人一樣實誠,抒情散文詩便少了靈性。少了詩韻!
我很苦悶,便回老家散心,順帶拿了《師魂》,送與表哥,讓他得空翻翻。他兩夜看完後,便就其中所熟悉的幾位國小老師的描寫與我交流了半夜。臨走時,還是那句話:這東西美,就這么寫!
看來,我的作品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只能寫給普通百姓了!
這樣一想,當下開竅。高雅文學,離我太遠;我本凡俗之人,就寫通俗之文,豈不很好!何況,我身為基層新聞工作者,成天與工農大眾、基層幹部接觸,他們的真情實感。豈不是我的創作源泉!
於是,就給自己定了創作方向:紀實文學。當然,其中包括散文、雜文、時評、隨筆、遊記、特寫、報告文學這些有實有情的文體。我給自己定的創作調子是:寫實事、抒實情,說事話、講實理。包括雜文,也是用時評性的素材,說老百姓最關心的事,講大眾都明白的理。尤其報告文學,不論寫人物事件、社會問題,均講實事求是。二十年來寫了上百篇,從無失實之說,更無筆墨官司。2008年夏季以來,我們這座城市開展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的“雙創”活動,我認為這是倡導城市文明、淨化社會空氣的一大良機,便在報上開辦雜文專欄。一時間,那些針砭時弊、切中要害的文章,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領導說:這種輕鬆幽默、入木三分的文風,比說教管用!但我知道,這些作品,是不入流的,有人至今還在“時評”與“雜文”的分野上糾纏。但我想:如何分類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有用——是否有益於社會進步、人類文明。我那農民朋友,進城上十多年了。大學畢業的兒子在城裡工作,接他住進城裡,他便成了市區裡的商人,開了個小商店,過上了幸福的城市生活。過元旦時,我將雜誌上發的那組“鄉情散文”拿給他,作為重溫鄉村生活的禮品。他看後,哭了。那天,當他時哭時笑地與我等鄉友回憶鄉親時,他的兒子拿出了剪報本,展開一看,是我關於“雙創”的系列雜談,共二十篇。我問孩子,剪這做啥?他答:單位領導叫蒐集的,供職工學習使用。他還說,他們單位的“學習專欄”,每月更換時,少不了刊發這類雜談。他還告訴我,他們單位把這二十篇列印成冊,發給每人;他們科長的老公是另一單位的書記,看到後又翻印了幾十份,使機關與下屬單位人手一冊。聽到這兒,我那農民朋友拍了下茶几:你應該出書!我說:這年代,出書有啥用?前些年不是出了專著、編著十幾本嘛,既沒產生什麼利益,又沒帶來什麼好處。他急了:你不出,我出!反正,我這裡存了你不少東西,我叫孩子整理一下,我花錢出版!這些真情實意的東西,對人有用,對社會有益!不久,他便將我近兩年的新作分了三類整理出來。一類是寫人的紀實散文,收入我在報刊上發表的《尋人啟事》——親情、師情、鄉情系列散文;一類是遊記,亦為報刊發過的幾個系列和有些書刊所選的風情、風物散章;一類是雜文,也是報刊所開“城市文明”“雙創雜談”之類專欄中的系列時評文章。我被感動,便答應了:我來選編一下,看能出個啥樣的書。正整理時,接到省城著名作家陳長吟老師的電話,說他在編輯一套散文叢書,問我有無入編意象。我將打算告知這位尊敬的老師,當下得到老師的親切鼓勵。於是,我便選出其中寫人的八組文章,匯集成冊,目的在於回報人情——感謝那些給予我成長營養、創作素材的老師、親人、鄉親和農民兄弟、文朋詩友!這是一本感恩散文。這些作品,是我近年發於《三秦廣播電視報》等報刊上的專欄文章,雖以寫人寄情為主,但不少亦為應景之作。然而,集攏再看,一個個人物躍動於腦海,讓人久久思憶,涌情筆端。尤其師情、親情、鄉情部分,勾起許多聯想。我便計畫,今後如有機會,會以那些中國小老師、鄉村智者和逝去的親人為素材,好好寫幾本富有人情味的長篇散文專著!當初寫這些人物類的情感散文,是為抒情;現在編這本情感性的人物散文,是為感恩。僅此而已。人生在世,貴在與人交往,以文會友是一種較好的交友、拜師方式。這本書,便是與你交流的工具。但望這種交流,讓我擁有更多的良師益友。需要說明的是:這本寫人寄情的書,內容排列只能依照在有關報刊發表時的先後為序。需要感謝的是:叢書主編、責任編輯及出版社、印刷廠、本單位相關人員為此書出版所給予的熱情幫助,尤其需要感謝的是我的同事為整理書稿所做出的艱辛努力。當然,更要感謝讀者諸君審閱此書、指教本人。李煥龍庚寅年春

序言

人生在世,乃漫漫長旅,下地開始走路便是出發,最後沉寂於大地的懷抱便是終點。
人在世上有很多旅伴,除了長相廝守的配偶,最忠誠、最貼身、最聽話的就是書了。在書的世界中,最受人咂摸、琢磨、折磨的則是散文。
每次外出,帶什麼書都讓我費盡思量。因為旅途輾轉曲折,多拿一件東西都會成為負擔。可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書又不能少,它是消解孤悶的良藥。於是,我收拾行裝時,總站在書架前猶豫再三,將幾本書揀進揀去,然真正與我上路的,還是散文。比如《閒情偶記》《陶庵夢憶》《隨園詩話》等等。我是這樣考慮的:詩歌讀起來短小不過癮;理論讀起來枯燥傷腦筋;小說需要一氣覽完不能中斷,並且很少在短時間內回頭去重新翻閱;只有經典的散文書,你可以隨時品賞隨手放下,可以從中抽閱不按秩序,可以鑽研某篇沉浸某段。
這樣說,並不是輕視其他體裁,概因旅途之特點決定。散文的人生體驗,廣抒胸臆;點擊社會,直面現實;機智幽雅,閒情逸韻;精練語言,短小篇幅。這些都適合來調節人生苦旅的倦意。
以上或許是一家之言爾。
其實,不光讀書如此,對於作家的創作來說,散文也是最好的旅伴。
你的讀書筆記,它是散文;你的演講發言,它是散文;甚至你的俗常日記、你的交友信札,它都可以是散文。
人生的節奏不可能像詩歌那樣老是激情澎湃,也不可能像小說那樣老是虛擬冗長。散文的停停頓頓,左顧右盼,時而疾跑,時而散步,才是一個常態。
孫犁年逾花甲,散文寫得越來越精彩;季羨林九旬之後,仍然揮舞著散文的筆;還有很多詩人、教授、理論家、科學家等,都用散文描述著他們最終的智慧和哲思。
散文可以為國小子起步助跑,也可以為文化人養老送終。
感謝西安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的支持,把新的一輯“紫香槐”散文叢書,又如約送到讀者面前。這束“紫香槐”,如能在大家困漠的眼帘中透進一點綠色,就是我們的幸福。
陳長吟
2010年初夏於散文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