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雙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雙丸
- 別名:雙丸(《活人書》卷二十)、雙聖丸(《醫學綱要》卷三十八)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 組成:巴豆、麥門冬、甘草、甘遂、硃砂、蠟、蕤核仁、牡蠣
- 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巴豆十八銖、麥門冬十銖、甘草五銖、甘遂二銖、硃砂二銖、蠟十銖、蕤核仁十八銖、牡蠣八銖。
用法用量
上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納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歲兒服如茌子一雙,一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歲兒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主治
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附方
名稱:紫雙丸
組成:代赭、丹砂、大黃、青木香、當歸、桂心、犀角、巴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十歲兒服大豆二丸,六歲者小豆許二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
主治:小兒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癥癖,兩脅妨悶,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消瘦,腹大脹硬
出處:《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五引《廣濟方》
名稱:如聖湯
組成:川升麻、赤芍藥、甘草、紫草、白朮、陳皮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頰赤面紅,呵欠清涕,瘡疹已出末出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六五引《經驗良方》
名稱:平胃丸
組成:杏仁、丹參、苦參、葶藶、玄參、芎藭、桂心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酒送下。以知為度
主治: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臥者
出處:《千金方》卷十五
名稱:陷胸湯
組成:大黃、栝樓實、黃連、甘遂
用法:上銼。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服
主治:胸中心下結積,飲食不消
出處:《千金方》卷十一
名稱:溫脾丸
組成:黃柏、大麥芽、吳茱萸、桂心、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曲、黃連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腹以酒送服,一日三次
主治:久病虛贏,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出處:《千金方》卷十五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故宜巴豆之辛散,兼甘遂之苦寒,以蕩滌癖積;蕤仁除心腹邪熱結氣,麥冬治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牡蠣散內結積熱,蜂蠟清胃,甘草和中,丹砂安神,不使巴豆、甘遂侵犯正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