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疫病是由掘氏疫霉引起的、發生在紫蘇的病害。主要為害葉和莖。葉片染病,發病初始在葉片邊緣處產生水漬狀斑,擴大後呈不規則形的暗綠色大斑;莖染病,發病初始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斑,擴大後病斑繞莖蔓一周,病部明顯縊縮,變細軟化。
紫蘇疫病已成為防治難度較高的紫蘇主要病害,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紫蘇疫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特別在春、夏季溫室內發生較重;在大雨後暴晴,最易發病。
紫蘇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土壤消毒;與非紫蘇蔬菜隔年輪作;加強管理,合理密植,在病害盛發期及時摘除病株,收穫後清除病殘體。在發病初期還可以噴藥防治,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蘇疫病
- 病原:掘氏疫霉
- 為害作物:紫蘇
- 為害部位:葉、莖
病原特徵
危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輪作:提倡與非紫蘇蔬菜隔年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 清潔田園:在病害盛發期及時摘除病株。收穫後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並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 加強管理: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栽培棚內溫濕度,及時放風排濕。注意合理控制澆水和施肥量,澆水時間放在上午,並及時開棚,以降低棚內濕度。特別是春季寒流侵襲前,要及時加蓋小環棚塑膠薄膜,並在棚室四周蓋草簾,防止植株受凍。
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播種前在50℃的溫湯中浸種10分鐘,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後催芽播種,即可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病菌,也可用2.5%咯菌腈種衣劑(適樂時)包衣處理(種子質量3-5‰)後播種。
- 土壤消毒:對土壤進行消毒,即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粉劑8-10克,與乾細土10-15千克拌勻後撒施,消滅菌源。其次苗床定期適時用藥防治:秧苗移栽前一定要做到帶藥移栽,不移栽病、弱苗。最後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3-4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
- 藥劑噴霧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綠色防治用藥:可選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銀法利)600-800倍液(每畝用量120-150克);75%丙森鋅·霜脲氰水分散粒劑(驅雙)600-800倍液(每畝用量120-150克);52.5%嗯唑菌酮·霜脲氰可分散粒劑(抑快淨)1000-1200倍液(每畝用量50-60克);50%烯醯嗎啉可濕性粉劑(阿克白)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克露)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53%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金雷多米爾)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等噴霧防治。常規防治用藥:可選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霜危、普力克)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等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