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藍曼蝽

紫藍曼蝽

昆蟲名,為半翅目,蝽科。分布在河北、內蒙古、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廣東、四川、貴州、陝西;前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日本。屬古北區系。為害水稻、大豆、玉米、紅子(Pyracantha spp.)、據記載還可為害梨、榆及小麥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藍曼蝽
  • 拉丁學名:Menida violacea Motschulsky
  • 別稱:紫藍蝽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Isecta
  • :半翅目
  • :蝽科
  • 分布區域:中國,前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日本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若蟲,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8-10毫米,寬4-5.5毫米,橢圓形,紫藍色,有金綠閃光,密布黑色點刻。頭中葉基部的後面,有2條縱走細白紋,頭腹面側葉邊緣黃白色,喙及觸角黑色,但兩者第1節均為黃色。前胸背板前緣及前側緣黃白,後區有黃白色寬頻,小盾片末端黃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點,前翅膜片稍過腹末。腹部背面黑色,側接緣有半圓形黃白色斑,節縫兩側金綠紫藍色,腹部腹面基部中央有1黃色銳刺,伸至中足基節前。腹面黃褐色。
紫藍曼蝽紫藍曼蝽

高約1毫米,直徑0.7毫米,桶形,上下端稍小,蘋果綠色,具光澤,假卵蓋略隆起,周緣具末端略膨大的細絲。

若蟲

一齡體長1-1.4毫米,寬0.9-1.1毫米,近圓形,初孵蘋果綠色,複眼紅色,以後顏色變深,頭、觸角、喙、足、胸部及腹部斑紋均為黑色,複眼紅黑,腹背側緣及末緣桔紅色,第3,4,5斑上各生臭腺孔1對,腹面淡紅黃色。二齡體長1.5-2毫米,寬1.3-1.8毫米,全體密被黑色點刻。頭、觸角、喙、胸部及各足均為黑色,複眼棕紅,胸側緣具細齒,腹部綠色,背面中區黑斑周圍紅色。五齡體長6.5-7毫米,寬4-5毫米,密被黑色點刻。頭、前胸背板、翅芽及小盾片金綠色有閃光,複眼、觸角及喙黑色。前胸背板側緣鋸齒狀,具黃白至深黃色窄邊,中胸背側緣基端具黃白色短邊,翅芽伸達第3腹節。胸部腹面除各足間及足基節為深黃色外,其餘均黑色。腹部深黃至紫紅色,腹背兩側點刻更密集,中區及側緣長形斑藍綠色,上具同色點刻,基部有2條由點刻聯成的細橫線。腹部腹面中區斑塊及側緣長形斑,黑色,無點刻。

生活習性

貴州畢節5月中下旬當紅子開花盛期,可發現大量成蟲。成蟲能多次交尾,每次1小時左右,卵塊產,每塊10餘粒至20餘粒,多產在葉背,個別成蟲會刺吸卵粒的汁液。一齡若蟲群集在卵殼上,二齡起漸分散。據室內飼養觀察,卵期5-9天,一齡期4-5天,二齡期9天。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卵塊。
(2)藥劑防治,可用4.5%高效乳氰菊酯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氰戊菊酯6000倍液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