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木

紫菀木

紫箢木,為雙子葉植物綱菊科紫菀木屬半灌木植物。性喜乾熱的山地荒漠氣候,抗寒耐早性也較強,但不耐鹽鹼。常見於山麓淤積平原、山麓洪積扇和乾早低山上。適應荒漠灰鈣土和山地沙礫質棕鈣土。是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常見的建群種。

據調查,在天山南麓梅拔1800–2300m之間,常與灌木亞菊(Ajaniafruticulosa)、沙生針茅(Stipaglareosa)同處於建群種地位。在海拔2100m的陰坡,常以建群種成分與沙生針茅和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組成山地荒漠草原苹地類型。屬中等飼用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菀木
  • 學名:Asterothamnus alyssoides (Turcz.) Novopok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木屬 Asterothamnus
  • :紫菀木
  •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蒙古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紫菀木
矮小半灌木,高8-15 (20) 厘米,全株被白色蛛絲狀短絨毛,自基部起有分枝,分枝細短,莖直立或稍斜升,下部木質,外皮淡紅褐色,上部草質。葉密集,極小,長圓狀倒披針形,無柄,頂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長6-8毫米,寬2-3 (4) 毫米,邊緣常反卷,兩面被白色蛛絲狀絨毛,上面頂部多少脫毛,具1條脈。
頭狀花序較小,在莖端單生,或數個排列成傘房花序,具較少數的花;總苞寬倒卵形,長6-7毫米,寬12-13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背面被蛛絲狀短絨毛,外層短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和內層長圓形,全部革質,具1條脈,頂端稍鈍,具白色寬膜質的邊緣。外圍有6個舌狀花,舌片開展,淡藍色,長8毫米,寬約1毫米,中央的兩性花12個,花冠管狀,黃色,長5-6毫米,檐部有5個披針形的裂片。
瘦果長圓形,長3毫米,被白色密長毛,冠毛白色,糙毛狀,頂端稍增粗,長約5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沙質地和乾燥地上。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蒙古東南部也有。

主要價值

是駱駝的良好飼料,屬中等飼用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