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圍

紫荊圍

紫荊圍是坐落在豐順縣砂田鎮的客家民居,紫荊圍散落於粵東蓮花山脈,銅鼓嶂山區間,是輾轉南遷到梅州地區的客家先民,用泥土和糯米漿築起高7米的圍牆,占地幾千平方米的泥牆瓦頂的昂天海螺圓形圍屋建築,既是民居,又是堡壘。適宜大家族聚集而居,便於防禦戰亂、野獸和他族械鬥,是粵東別具特色的客家大型民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荊圍
  • 地理位置:豐順縣砂田鎮砂田村
  • 占地面積:6519平方米
  • 建立時間:公元1651年
建築布局,具體介紹,

建築布局

紫荊圍周長223米,均為夯土牆,高為7米,設東西兩門出入。門高2.5米、寬1.5米、厚0.6米,牆基均用石條砌築,東門設有二層門閘,圍牆四周高處設有槍眼孔,作防禦保衛之用,圍內東面有一個大半月形池塘、禾坪、風圍、祠堂和後花台,與客家圍龍屋格式相類似。以祠堂為中心,築起圍牆形兩圍龍房屋,在祠堂兩側空地,剛好建起兩排橫屋(可算二圍龍),一共四圍龍格局,把祠堂包圍起來,建築上共同特點,以祠堂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南北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這就是紫荊圍的獨具特色。
以祠堂為中心的“圍龍”組合成一個太極形規整。四龍圍中建築,裡面以廳堂、天井、廳房、廂房等規定設定,設立幾十個生活單元,每個單元適合十多人同住一屋,幾個生活單元之間留有防火隔牆,這是否與八卦設定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圍中央設楊氏祠堂,建築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祠堂內陳設按照客家傳統習慣,置神位,祖先牌,點燈燭,掛大燈籠,堂聯等。祠堂供圍內楊氏族人議事典禮之用。案台上還保存有光緒丁丑年(公元1877年)間,揭(陽)饒(平)(大)埔參府楊貞“奉旨崇祀鄉賢”的木匾和清代篆體陰刻的楹聯等。
紫荊圍的設計與建造,融進一定的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民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

具體介紹

紫荊圍位於豐順縣砂田鎮砂田村,它構建於清順治辛卯年(公元1651年),距今已近460年的歷史。系武官吳六奇部下參將楊照(即楊貞)將軍倡建,當時營造紫荊圍時要求很嚴格,融進了“龍、局、水、卦、俗”五大要素,依靠地勢脈絡為“龍”;選擇較寬闊基地,形如海螺昂天之厝“局”;利用砂田下四子匯九?,水流至下村合溪匯合後,流出砂田圩,藉助水流彎環,取之“水局”;紫荊圍本身建築,是按照“八卦”之要求進行設計;建築需要材料,就地取材,節約施工,以客家傳統習“俗”融進建築中,全憑能工巧匠之手藝,用土、石、竹、木進行建造,其堅固程度比一般磚石結構之高樓所莫不能及的。時間過了460年,建築依然保持原貌不變。該圍占地面積6519平方米,座西向東。圍屋為橢圓形昂天海螺地勢營造,按八卦設計構築,圍外有繞圍水池,寬2米,長度相隔不等,常年保持水流不息,以作救火用水洗衣服之用。故有“昂天海螺”之稱。系“螺墩夜月”一景觀,有詩為證:“月光如水靜無波,竹影參差藻荇多;想是嫦娥繞雅興,玻璃缸里養海螺”。
大圍-紫荊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