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仙將

“紫荊仙將”,來自於蒼南文化的民間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荊仙將
  • 地點:碗窯美吳氏
  • 時間:農曆十月十一日
  • 性質:全族性質
傳說,神兆,

傳說

在碗窯美吳氏,於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一日是一個全族性質的盛會,原因是這樣的:
碗窯美吳姓始祖於明末清初從福建省永春縣遷過來,當時在本縣觀美鎮居住的為數不多,相傳最早到此處住居的有鄭、錢、洪等,由於平原還是一片海塗,最先遷移到此處的各姓,大多居於半山腰地帶,故華陽也就有人開始居住了。
華陽吳氏始祖剛遷到時,居住在華陽十字路銅錢園,始祖常聽人傳,本地碗窯美地方是個風水寶地,但必須是有福人家才能穩居,無緣者居之不得。最先居住在這裡的是姓鄭的始祖,同時也有幾個劉姓人家也在此搭棚居住,但這幾個總是居之不安,原因是這裡經常鬧鬼,當進入黑夜,屢屢發現有臂如桶粗,雙手毛茸茸的東西從門外伸入,在地上挑燈、找食,仔細觀之,此物身高體大,頭戴鋼盔,身穿金甲,紅面軋須,經常前來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視之者無不毛骨悚然,心有餘悸。就這樣,先來這裡安居的各姓,先後陸續從這裡搬出,遷到別處去居住。
吳氏始祖與 王氏 夫人悉聞此情,自思論理,按情推測認為:相傳此物日藏夜露,外凶心善,從未聽聞過有殘害人民財產和生命,只是對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進行恫嚇。按理說,沒有必要可怕,也許能和他合作同居也不一定,何況這裡房屋、田園現成,何樂而不居呢?始祖一家通過再三思考,決定遷入該地一試。
翌年,舉家大小從銅錢園遷入碗窯美,在一處依山傍水的平地上,搭僚而居,居下不久,確出現了相傳之事,有一夜,合家還未睡去,忽聽一陣風聲過後,有一高大之物立於窗外,卻態度和善,彬彬有禮前來討食充飢,吳氏始祖早有思想準備,並不驚慌,賜之食物,此物接過食物後神速離去。這樣每每發生,吳氏始祖小心應酬,殷勤接待,時間長了,不以為然。曾有一天凌晨,始祖母煮一鍋飯後回房休息,為當天請幫工前來種田而準備地飯菜,至天亮,幫工到齊開飯時,發現一大鍋熟飯一點不留,始祖母是個慷慨之人,發現此情況後,明知事理而毫無怨言,重煮熟米飯招待幫工。始祖父母的這一舉動感動了這一“怪物”,於一年五月初四晚,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始祖母正在燈下縫衣,忽聽門外風起,剎時,此物已現身屹立於門外,並態度和善地對祖母說:“吾是本處山神,名曰“紫荊仙”,長期在此守候,此地是個發祥地,今察你善良,此地非你居莫屬也!”祖母聞言正欲起身道謝,聽聞:“吾去也。”即杳無蹤跡,從此無打擾過。爾後,吳氏始祖明白山神來意,內心感激不盡,為謝山神賜地之恩,本族各戶於每年五月初四日把山神據觀望的印像雕塑為佛像,放於祠堂左首,作為神明奉祀,而碗窯美吳氏也將每年的五月初四定為察祀紫荊仙之祭日。

神兆

在過去的歲月里,貧困的農村在五月里本是個青黃不接的時期,要搞祭禮活動實有困難,先祖經討論協商,把五月初四祭祀日改在冬收後的十月十一日,這樣十月十一日就成了本處吳姓的重大節日,在這天,各家各戶都有各辦豐盛的酒席,虔備辦三牲祭禮到紫荊仙案前進行祭祀,尢其是“冥齋”一戶做比一戶大,祭品一戶比一戶豐盛里,同時還請來吹打班,進行吹吹打打,熱鬧非凡,在如今的太平盛世,這裡更為熱鬧,每逢這天還請來戲班做大戲,各家各戶還邀請附近的親朋好友前來同樂。甚至從這裡已遷出的很多的族人,雖居住到外地,但這天的節日同樣舉行。碗窯美吳氏在觀美華陽里是個大望族,此家族至今已發展到千戶,五千餘丁,這與當年“紫荊仙”賜風水地分不開,自始祖聽信於紫荊仙后,就在此擇地建造宗祠,在祠堂大廳內有二處位置相距三米之地各有一穴,直徑在1.2 米左右,當祠堂建完後統一澆地時,發現此兩處有所下沉三公分左右,相傳這裡是個毛蟹穴,這二處下沉之所是毛蟹的眼睛,當天氣變化時,這裡就會出現異常現象,也就是明天要下雨,這二處就出現水珠;明天天晴,這兩處就會出現白霧,至今還是這樣,不信可前往觀望,更奇的是,在祠堂對面約100 米在右有一潭,潭中水深五米,清如銅鏡,潭中左右有二塊相同大小的石頭,傳聞是龍的眼睛,每當本族內發生異象,這二塊石塊會於日前浮出水面,其真實者有二次。第一次是在解放前(一百多年前)突然有人發現此二塊石頭浮出水面,正當族人在感到稀奇之際,本姓宗祠在一夜裡被火燒毀,當火災過後,此二塊石頭又重新沉入水中,這更使族人和當地人實感稀奇,後大家非常小心,經常來看這兩塊石頭,但未發生預兆。第二次是在一九五五年,有人發現這二塊石頭又浮出水面,有了前車之鑑,這次全族居民格外小心,但於月後,本姓居路下的地方發生了火災,三幢房子被燒毀,計有15 間,有八戶人家遭殃,從此人們更加相信此二塊神石的預兆,不過至今此兩塊石頭還沒有浮出水面,本族也相繼平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