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苣苔(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屬植物)

紫花苣苔(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花苣苔(學名: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是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屬半灌木;莖高可達100厘米。葉對生,葉片膜質,長橢圓形或狹卵形,邊緣具細牙齒或僅上部具不明顯疏齒,側脈在下面隆起;葉柄被短柔毛。聚傘花序二歧式,在莖上部腋生;花序梗與花梗被短柔毛,具花;苞片小,線狀披針形,全緣,被短柔毛;花萼裂片相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黃色、淡黃色,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面無毛,具紫色斑紋;裂片半圓形,下唇裂片相等,花絲線形,無毛,彎曲,花葯藥室匯合;退化雄蕊著生於距花冠基部。花盤全緣,子房線狀長圓形,無毛,花柱線形,蒴果線形,有時近鐮狀彎曲,種子多數,10月開花,1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南部及東南部、四川西南部及貴州。越南北部、緬甸、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及不丹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650-2600米的潮濕的林中樹上或山坡岩石上。

紫花苣苔的全草藥用: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主治濕熱瀉痢疾、肺熱咳嗽、跌打腫痛、流行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腦炎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半灌木;莖高20-100厘米。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較大葉具長柄,較小葉具短柄;葉片膜質,長橢圓形或狹卵形,長4-19厘米,寬1.8-9厘米,頂端常鐮狀漸尖,基部楔形,偏斜,稀淺心形,邊緣具細牙齒或僅上部具不明顯疏齒,上面疏被貼伏粗柔毛,下面疏生短柔毛至近無毛,沿葉脈較密集,側脈每邊7-12條,在下面隆起;葉柄長0.5-5厘米,被短柔毛。
聚傘花序二歧式,在莖上部腋生;花序梗長2-10厘米,與花梗被短柔毛,具2-10花;苞片小,線狀披針形,長3-6毫米,寬1-1.2毫米,全緣,被短柔毛;花梗長1-1.5厘米。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8毫米,寬1.5-3毫米,頂端漸尖,近全緣,被腺狀短柔毛,具3-5脈。花黃色、淡黃色,長3-3.8厘米,直徑1.6-2厘米,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面無毛,具紫色斑紋;筒長2.8-3厘米,直徑約1.3厘米,上部下方腫脹;上唇2裂,裂片半圓形,長約5毫米,下唇3裂,裂片相等,長8-10毫米。雄蕊4,花絲線形,無毛,彎曲,上雄蕊長約1.4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6毫米處,下雄蕊長約1.8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7毫米處,花葯長約3毫米,藥室匯合;退化雄蕊長1.5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厘米處。花盤高1.6毫米,全緣,稀淺5裂。雌蕊長約2-2.2厘米,子房線狀長圓形,長1.1-1.4厘米,直徑2-2.2毫米,無毛,花柱線形,向上漸膨大成柱頭,連同柱頭長9-14毫米,被短柔毛,柱頭2,卵形,長2毫米。蒴果線形,有時近鐮狀彎曲,長6.5-10厘米,直徑2.6-3毫米。種子多數,長約1毫米,兩端各具一條長1.2-1.5毫米的附屬物。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南部及東南部、四川西南部及貴州(習水)。越南北部、緬甸、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及不丹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650-2600米的潮濕的林中樹上或山坡岩石上。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新鮮種子的萌發率較高,隨著貯藏時間延長,發芽率有下降趨勢。因此,儘量使用新鮮種子播種。種子採收後,將其置於陰涼乾燥無直射日光處,並儘快播種。播種前無須進行額外的種子處理即可獲得很好的發芽率。播種時,將種子均勻地灑在栽培基質表面,無須覆土,然後採用浸盆法供水以避免由於種子太小而被流水沖走,最後蓋上一層塑膠薄膜,10天后將薄膜掀開,保持足夠的空氣濕度和基質濕度以及良好的通風,並適度遮光。播種後7天內開始出現萌發,萌發可持續到播種之後1-2個月。溫度在15-28℃時都能正常萌發,以25-30℃萌發勢最好。
扦插繁殖:葉片橫切或縱切後,將切口在100-200毫克/升IBA水溶液中速蘸2-3秒,把葉柄端或近葉柄端插入基質中,縱切葉片則將切口端插入基質中,深2-3厘米,插後澆透水。溫度控制在18-30℃,基質含水量保持在20-3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80%,置於60-70%陰蔽環境中。扦插後10-20天即可生根,50-60天可產生新芽(即子株)。葉片生根後要減少噴水的次數,以免爛根。

栽培技術

濕度:紫花苣苔性喜濕度大於80%的環境,栽培應儘量模仿原生鏡的水分條件。土壤水分的管理要做到基質表面見乾即要澆水,澆水必澆透,對於葉面被毛較多的種類,澆水時切忌澆到葉面上。不同生長期的植株對水分的需求不同。幼苗期需水量較少,應少量多次。營養生長期適當增加水量,澆水必澆透。花芽分化期,要適當控水。孕蕾期要多澆水,以利花蕾發育。開花期則要適當少澆水,防花早謝。休眠期也要少澆水。
施肥:施肥可採用基肥和根外追肥2種方式進行。基肥可在移栽定植時加入,將基質和少量經過腐熟發酵的雞糞、花生麩等農家肥均勻混合,同時還可參入少量磷肥。或者在春天將有機肥埋在盆邊的基質中,但肥料不可與根直接接觸。在植株的生長旺盛期,可進行根外追肥,可用0.1%複合肥溶液20-30天灌根1次,也可將漚制好的餅肥、油渣稀釋成1000-1500倍液進行灌根。

主要價值

紫花苣苔的全草藥用: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主治濕熱瀉痢疾、肺熱咳嗽、跌打腫痛、流行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腦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