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絡石(中藥)

紫花絡石(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花絡石,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紫花絡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f.的莖藤和莖皮。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解表,活絡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頭痛,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花絡石
  • 別稱:藤序絡石、牛角藤、掰果、銀絲藤、牛藤、車藤、藤杜仲、白九牛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
  • :絡石屬
  • :紫花絡石
  • 分布區域: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研末,3-5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莖藤和莖皮。

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有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祛風解表,活絡止痛。

主治

感冒頭痛,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紫花絡石)莖、桑枝、桂枝、紫蘇梗各9-15g。水煎服或酒浸服。(《湖南藥物志》)
2、治高血壓:(紫花絡石)莖9-15g,桑寄生15-24g。水煎兌芭蕉鮮汁半碗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5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毒症狀:心慌,出汗多。”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紫花絡石,又名腋花絡石。粗壯木質藤本,無毛或幼時具微長毛;莖直徑1厘米,具多數皮孔。葉厚紙質,倒披針形或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15厘米,寬3-4.5厘米,先端尖尾狀,頂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銳尖,稀圓形;側脈多至15對,在葉背明顯;葉柄長3-5毫米。聚傘花序近傘形,腋生或有時近頂生,長1-3毫米;花梗長3-8毫米;花紫色;花蕾頂端鈍;花萼裂片緊貼於花冠筒上,卵圓形、鈍尖,內有腺體約10枚;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長5毫米,花冠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5-7毫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筒的基部,花葯隱藏於其內;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線形,柱頭近頭狀;花盤的裂片與子房等長。蓇葖圓柱狀長圓形,平行,粘生,無毛,向端部漸狹,略似鐮刀狀,通常端部合生,老時略展開,長10-15厘米,直徑10-15毫米;外果皮無毛,具細縱紋;種子暗紫色,倒卵狀長圓形或寬卵圓形,端部鈍頭,長約15毫米,寬7毫米;種毛細絲狀,長約5厘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疏林中或水溝邊。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鑑別

莖藤圓柱形,外表面灰褐色,皮孔橫向突起,並有微突起的橫紋;質硬,折斷時皮部有稀疏的白色膠絲,無彈性。氣微,味微苦。
莖皮捲筒狀或槽狀,外表面灰褐色,內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具細縱裂紋。折斷時有稀疏白色膠絲。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解表發汗,通經活絡,止痛。主治感冒,風濕,跌打勞傷,支氣管炎,肺結核。”
2、《湖南藥物志》:“祛風活絡,強筋骨,降血壓。”

附註

與本品功效相似的尚有同屬植物繡毛絡石Trachelospermum dunnii (Lévl.) Lévl.,分布於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乳兒藤Trachelospermum cathayanum Schneid.,又名溫州絡石《浙南本草新編》,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