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紫花和尚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諸城丁生[1],野鶴公之孫也[2].少年名士,沉病而死,隔夜復甦,曰:“我悟道矣[3].”時有僧善參玄[4],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講《楞嚴》[5].生每聽一節,都言非是,乃曰:“使吾病痊,證道何難[6].惟某生可愈吾疾,宜虔請之[7].”蓋邑有某生者,精岐黃而不以術行[8],三聘始至,疏方下藥[9],病癒。既歸,一女子自外入,曰:“我董尚書府中侍兒也[10].紫花和尚與妾有夙冤,今得追報,君又欲活之耶[11]?再往,禍將及。”言已,遂役。某懼,辭丁。丁病復作,固要之,乃以實告。丁嘆曰:“孽自前生,死吾分耳[12].”尋卒。後尋諸人,果有紫花和尚,高僧也,青州董尚書夫人嘗供養家中;亦無有知其冤之所自結者[13]。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注釋

[1]諸城:縣名,今屬山東省。
[2]野鶴公:指丁耀亢丁耀亢,字西生,號野鶴,明末諸生,入清曾任客城教諭、惠安知縣。清初文學家,著有《續金瓶梅》、《丁野鶴詩詞稿》等。[3]悟道:意即參明佛理。
[4]參玄:參究玄理。玄,深奧、神秘,此指佛理。
[5]楞嚴:佛經名。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唐代天竺(古印度)沙門般利密帝等譯。經中闡述心性本體,屬大乘秘密部。
[6]證道:證人佛道。證,驗證。
[7]虔請:誠心請求。虔,誠。
[8]精岐黃而不以術行:謂精研醫學而不行醫治病。岐黃,岐伯與黃帝,相傳為醫家之祖。見《政和證類本草圖經序》。後以岐黃代指中醫學術。
[9]疏方:謂書寫藥方。疏,條陳,一條一條地書寫。
[10]董尚書:即董可威,曾官工部尚書。詳《董公子》注。
[11]欲: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無此字。
[12]“孽自”二句:謂罪業是前生所造,今死也是應該的。孽,謂罪業。
分(fèn份),自應。
[13]冤之所自結:結冤的原由。

譯文

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先生的孫子。他是少年名士,患病多年而死。但過了一夜,他竟然又活了,說:“我悟道了。”當時,諸城縣有一位僧人對於佛理奧妙很有研究。丁秀才叫家人把這位僧人請來,讓他在床前講解《楞嚴經》。但每聽僧人講解一節,他都說不是這樣。於是說:“假若我的病能痊癒,驗證佛理有何難?但是只有附近的某生,能治癒我的病,應該誠心誠意地去把他請來。”原來,丁秀才講的這位書生,精於醫術,卻從不以行醫為業,請了他三次,他才來。書生根據醫理出方下藥,丁秀才吃了幾副,病就痊癒了。
這位書生給丁秀才看過病回到家裡,一位女子從外邊進來,對他說:“我是董尚書家中的丫鬟,紫花和尚與我有冤仇,現在他得到應有的報應,你又想把他治活?假若你再去給他治病,大禍將臨到你的頭上。”話說完,女子就隱沒不見了。書生很恐懼,丁秀才家人再來請他,他堅決推辭。丁秀才的病復發後,丁家人執意要請他去看病,書生就把不去的原因講了。丁秀才慨嘆說;“罪業是前生所造,今天死,也是我所應得的。”說完就死了。後來,尋問諸城人,果真有一位紫花和尚,是一位很有道業的僧人。青州董尚書的夫人,曾經把他供養在家中,也沒有人知道其冤仇所結的緣由。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