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區坡地植被水土保持效應及機理

紫色土區坡地植被水土保持效應及機理

《紫色土區坡地植被水土保持效應及機理》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江坤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紫色土區坡地植被水土保持效應及機理
  • 作者:鄭江坤等
  • 類別:農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ISBN:9787030532275
  • 叢書:博士後文庫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一系列生態工程的實施,紫色土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定量評價紫色土區生態工程的水土保持作用尤為重要。本書基於長時間的野外定位觀測和室內分析,以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為研究亞類,分別探討了典型牧草、植物籬、柏木低效林改造、苦竹林、巨桉和柳杉栽植、植被建設和滑坡後柏木林對紫色土坡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微生物數量特徵及其空間分布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研究植被對降水的垂直分配過程及水化學循環機制,進而分析坡地植被下產流產沙規律,並探討其攜帶養分的輸移特徵。

圖書目錄

《博士後文庫》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 1
第一節 土壤理化性質研究進展 1
一、土壤顆粒組成及其分形維數 1
二、土壤團聚體 2
三、土壤養分分析與評價 4
四、土壤的空間變異特徵 5
第二節 植被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6
一、植物籬措施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6
二、滑坡後森林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特徵 7
第三節 植被對降水垂直分配的影響 8
一、森林蒸散量確定 8
二、林冠層對降水的截留和傳輸 11
三、枯枝落葉層和土壤層對水分的吸持和滲透 20
第四節 植被對坡地徑流過程的影響 26
第五節 植被對土壤侵蝕過程的影響 28
一、土壤侵蝕及其影響因素 28
二、林草措施對土壤侵蝕的作用 34
第六節 植被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 38
一、林外降水與林內降水 39
二、凋落物滲透水 40
三、地表徑流 41
四、土壤滲透水 42
第二章 坡地水土流失監測技術與方法 43
第一節 氣象因子觀測 43
一、光照強度的觀測 43
二、氣溫的觀測 43
三、地表溫度的觀測 44
四、降水的觀測 44
第二節 現代地形測量 45
一、光電測量技術 45
二、遙感監測技術 46
第三節 植被調查及表征指標監測 47
一、植被調查及生物量估算 47
二、林冠層觀測 48
三、地被層觀測 49
第四節 土壤層觀測 50
一、土壤樣品採集 50
二、土壤理化性質測定 51
三、土壤水力指標測定 53
第五節 徑流輸沙過程觀測 55
一、徑流過程觀測 55
二、土壤侵蝕觀測 58
三、同位素示蹤技術 59
第三章 酸性紫色土區典型牧草的水土保持效應 62
第一節 試驗區概況 62
第二節 樣地設定及試驗方法 62
一、試驗材料 62
二、徑流小區設定 62
三、試驗方法 63
第三節 坡地地表徑流與產沙變化 64
一、全年地表徑流及產沙量比較 64
二、次降水下產流產沙比較 65
第四節 次降水下水土流失變化過程 65
一、次降水中不同時段徑流泥沙變化 66
二、次降水不同時段徑流中養分含量變化 67
第五節 結論 68
第四章 石灰性紫色土區植物籬的水土保持效應 69
第一節 試驗區概況 69
第二節 樣地設定與研究方法 69
一、樣地選擇及土樣採集 69
二、指標測試 69
三、數據處理 70
第三節 植物籬對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71
一、植物籬對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響 71
二、植物籬對土壤持水量的影響 74
三、小結 76
第四節 植物籬措施對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養分分布的影響 76
一、植物籬定植前土壤養分特徵 77
二、植物籬定植3年后土壤養分特徵 77
三、植物籬定植3年后土壤養分的變化量 78
四、小結 80
第五節 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籬兩側表層土壤理化性質變化 80
一、植物籬兩側土壤顆粒組成及團聚體的變化特徵 80
二、植物籬兩側土壤孔隙度的變化特徵 82
三、植物籬兩側土壤養分的變化特徵 84
四、小結 84
第六節 植物籬對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抗蝕性的影響 86
一、植物籬坡耕地的抗蝕性指標分析 86
二、植物籬對土壤抗蝕性的影響 87
三、小結 89
第七節 植物籬對紫色土坡耕地產流產沙的影響 90
一、不同定植年限下植物籬的減流減沙效應 90
二、不同雨強下植物籬的減流減沙效應 92
三、不同雨型下植物籬的減流減沙效應 93
第八節 結論 95
第五章 酸性紫色土區坡地苦竹林降水再分配過程與水化學特徵 96
第一節 試驗區概況 96
第二節 樣地布設及試驗方法 96
一、樣地布設 96
二、樣品採集 98
三、樣品保存及分析 98
四、數據處理 98
第三節 華西雨屏區苦竹林生態系統降水再分配特徵 99
一、林冠截留及穿透水、樹幹莖流特徵 99
二、凋落物吸持及下滲特徵 100
三、土壤吸存及輸出特徵 100
四、森林生態系統降水再分配特徵 101
五、小結 103
第四節 華西雨屏區苦竹林生態系統水化學特徵 103
一、pH變化特徵 103
二、碳組分濃度隨水流變化特徵 104
三、氮組分濃度隨水流變化特徵 107
四、硫酸根離子變化特徵 109
五、鉀鈣鎂離子變化特徵 110
六、小結 112
第五節 結論 117
第六章 石灰性紫色土區坡地林分改造的水土保持效應 118
第一節 石灰性紫色土區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特徵 118
一、研究區概況 118
二、試驗材料與方法 118
三、石灰性紫色土區典型林分枯落物層蓄積量及持水特性 120
四、小結 126
第二節 柏木低效林改造樣地設定與研究方法 126
一、研究區概況 126
二、研究方法 127
第三節 柏木低效林改造初期土壤物理性質變化特徵 128
一、不同改造模式土壤物理性質分析 128
二、低效林改造前后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 130
三、小結 132
第四節 柏木低效林改造初期土壤養分變化特徵 132
一、不同改造模式土壤養分分析 132
二、低效林改造前后土壤養分的變化 134
三、小結 136
第五節 柏木低效林改造初期土壤酶及微生物變化特徵 136
第六節 不同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對逐月水土流失的影響 139
一、不同改造模式對逐月林地產流產沙的影響 139
二、不同改造模式對逐月林地養分流失總量的影響 142
三、不同改造模式下徑流與泥沙攜帶養分濃度比較 143
四、不同改造模式下逐月土壤養分流失動態過程 145
五、小結 147
第七節 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對次降雨水土流失的影響 148
一、各林分改造模式次降雨前土壤理化性質 149
二、不同改造模式下次降水對土壤侵蝕過程的影響 150
三、小結 152
第八節 結論 153
第七章 酸性紫色土區不同植被類型的水土保持效應 154
第一節 樣地設定與實驗設計 154
一、實驗材料 154
二、實驗設計 154
第二節 不同植被覆蓋模式的坡地產流產沙特徵 156
一、降水特徵與水土流失 156
二、林草植被與水土流失 156
三、小結 157
第三節 不同植被覆蓋模式的地表徑流可溶性養分流失特徵 158
一、地表徑流可溶性N流失特徵 158
二、地表徑流可溶性磷、鉀離子流失量 160
三、地表徑流可溶性C流失量 162
四、小結 163
第四節 不同植被覆蓋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質變化 164
一、不同植被覆蓋模式土壤物理性質 164
二、不同植被覆蓋模式土壤化學性質 167
三、小結 174
第五節 結論 176
第八章 石灰性紫色土區植被建設的水土保持效應 178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17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79
第三節 植被調整對紫色土區坡面產流產沙的影響 182
一、1983~2001年次降水特徵 182
二、植被調整後產流產沙年際變化特徵 183
三、植被調整前後次降水與產流產沙特徵的相關分析 184
四、次降水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侵蝕綜合統計分析 186
五、小結 187
第四節 石灰性紫色土集水區植被建設的水土保持效應 188
一、徑流泥沙演變趨勢分析 188
二、植被建設的水文效應 188
三、植被建設的減流減沙作用 189
四、小結 191
第五節 結論 192
第九章 中性紫色土區林地表層土壤理化性質對滑坡的回響特徵 193
第一節 研究區概況 19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93
第三節 滑坡體表層土壤團聚體、顆粒組成和養分含量特徵 195
一、風乾性土壤團聚體組成 195
二、水穩性團聚體組成 195
三、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特徵 196
四、土壤顆粒組成及其與土壤顆粒質量分形維數的關係 197
五、土壤養分統計特徵 199
六、滑坡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 199
第四節 滑坡體表層土壤團聚體、顆粒組成和養分的空間結構特徵 201
一、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參數的空間結構特徵 201
二、土壤顆粒組成空間結構特徵 202
三、土壤養分空間結構特徵 202
第五節 滑坡體表層土壤團聚體、顆粒組成和養分的空間分布格局 203
一、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參數空間分布 203
二、土壤顆粒組成空間分布 205
三、土壤養分空間分布 206
四、小結 208
第六節 土壤團聚體和顆粒組成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分析 211
一、風乾性土壤團聚體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211
二、土壤水穩性團聚體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212
三、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參數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212
四、土壤顆粒組成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213
五、小結 214
第七節 結論與建議 215
一、結論 215
二、建議 216
參考文獻 217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