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金盤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紫背金盤AjuganipponensisMakino的全草或根。分布於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各地,西北至秦嶺南坡。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乳癰,腸癰,瘡癤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背金盤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筋骨草屬
- 種:紫背金盤
- 分布區域: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各地,西北至秦嶺南坡
- 採集時間:春、夏季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別名
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九味草、散瘀草、散血丹、退血草、散血草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肺、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乳癰,腸癰,瘡癤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肺炎,咽喉炎,癰瘡腫毒:破血丹30g,魚腥草30g。水煎服。
2、治單純性闌尾炎:破血丹30g,大血藤30g,金銀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南五味子根9g,延胡索9g。水煎服。病重每日2劑。(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根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本草圖經》:“能消胎氣,孕婦不可服。忌雞、魚、濕面、羊血。”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紫背金盤又名:白毛夏枯草、白頭枯、白頭翁、紅夏枯草、大葉抓地虎。一或二年生草本。莖通常直立,柔軟,稀平臥,通常從基部分枝,高10-20厘米或以上,被長柔毛或疏柔毛,四棱形,基部常帶紫色。基生葉無或少數;莖生葉均具柄,柄長1-1.5厘米,基生者若存在則較長,可達2.5厘米,具狹翅,有時呈紫綠色,葉片紙質,闊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圓齒,有時幾呈圓齒,具緣毛,兩面被疏糙伏毛或疏柔毛,下部莖葉背面且常帶紫色,側脈4-5對,與中脈在上面微隆起,下面突起。輪傘花序多花,生於莖中部以上,向上漸密集組成頂生穗狀花序;苞葉下部者與莖葉同形,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卵形至闊披針形,長0.8-1.5厘米,綠色,有時呈紫綠色,全緣或具缺刻,具緣毛;花梗短或幾無。花萼鐘形,長3-5毫米,外面僅上部及齒緣被長柔毛,內面無毛,具10脈,萼齒5,狹三角形或三角形,長為花萼之半,近整齊,先端漸尖。花冠淡藍色或藍紫色,稀為白色或白綠色,具深色條紋,筒狀,長8-11毫米或略短,基部略膨大,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近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2裂或微缺,下唇伸長,3裂,中裂片扇形,先端平截或微缺,側裂片狹長圓形,中部略寬,先端急尖。雄蕊4,二強,伸出,花絲粗壯,直立或微彎,無毛。花住細弱,超出雄蕊,先端2淺裂,裂片細尖。花盤環狀,裂片不甚明顯。子房無毛。小堅果卵狀三棱形,背部具網狀皺紋,腹面果臍達果軸3/5。花期在我國東部為4-6月,西南部為12月至翌年3月,果期前者為5-7月,後者為1-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300m的草地、林內及陽坡地。分布於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各地,西北至秦嶺南坡。
藥材性狀
全草暗綠色。莖細方柱形,被柔毛,基部常帶紫色,有分枝。無基生葉;莖生葉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闊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4.5cm,寬1.5-2.5cm,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圓齒,具緣毛,兩面有柔毛,下部葉背面常帶紫色;葉柄具狹翅,有時呈深紫色。輪傘花序多花,苞葉與葉同形,向上漸小;花萼鐘形,外面上部及齒緣有柔毛;花冠唇形,淡藍色或藍紫色,稀白色或白綠色,外面有柔毛,內面近基部有毛環。小堅果卵狀三棱形,背面有網狀皺紋,果臍占果軸的3/5。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養筋和血,散瘀。酒煎服。”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用於外感風熱,咽喉炎,肺炎,高血壓,闌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