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壺為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陳鳴遠所制,壺取材於段泥。以倒置的蓮蓬作壺身,捲曲的荷葉為流,細長的藕莖作柄,雙紅菱及小螺螄作足,蓬頂 掀開一片作蓋,跳躍其蓋上的蟾蜍作鈕。蓮蓬內十六顆蓮子粒粒均可轉動,造型構思巧妙,令人嘆為觀止。蓮蓬外觀與內層的不同質感以及蓬上的蛀蟲、蛀孔等,均達到了足以亂真的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砂蓮蓬蟾蜍壺
- 年代:清代
- 材料:段泥
- 製作人:陳鳴遠
- 尺寸:高10.6厘米、寬16.74厘米
外型結構,藝術特色,作品賞析,
外型結構
此件鳴遠款的段泥蓮蓬蟾蜍壺,壺型制藝非常特別,水注以蓮蓬為體,蓬體正面鏤雕十六粒蓬蕊,粒粒皆能活動,注底兩頭塑刻兩個稜角和一支小螺獅為足,細長藕莖為執把,一枝由底竄爬而上捲曲的蓮葉則巧作注嘴,整器布局合理得體,創意工手一氣呵成,各式水生植物質感刻劃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而注蓋伏一靈機待捕的蟾蜍,則更盡顯作品點晴之筆,精神所在。
藝術特色
紫砂壺,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作品賞析
陳鳴遠出生於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