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檳榔,學名馬檳榔,又名馬金囊、水檳榔。山柑科山柑屬植物。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溝谷或山坡密林中,也常見於山坡道旁及石灰岩山上。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產能;散瘀止血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檳榔
- 拉丁學名:SEMEN CAPPARIS
- 別稱:紫檳榔、馬金囊、水檳榔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罌粟目
- 科:山柑科
- 屬:山柑屬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南部、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功能用途,
形態特徵
灌木或攀援植物,高達7.5米。新生枝略扁平,帶紅色,密被銹色短絨毛,有縱行的棱與凹陷的槽紋;刺粗壯,長達5毫米,基部膨大,尖利,外彎,花枝上常無刺。葉橢圓形或長圓形,有時橢圓狀倒卵形,長7-20厘米,寬3.5-9厘米,頂端圓形或鈍形,有時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近革質,乾後常呈暗紅褐色,表面近無毛,背面密被脫落較遲的銹色短絨毛,中脈稍寬闊,表面微凹,背面淡紫色,凸起,側脈6-10對,背面微凸起,與中脈同色,網狀脈不明顯;葉柄粗壯,長12-21毫米,直徑約2毫米,被毛與枝相同。亞傘形花序腋生或在枝端再組成10-20厘米長的圓錐花序,花序中常有不正常發育的小葉,各部均密被銹色短絨毛;亞傘形花序有花3-8朵,總花梗長1-5厘米;花中等大小,白色或粉紅色;萼片長8-12毫米,寬5-8毫米,外面密被銹色短絨毛,內面無毛,外輪內凹成半球形,革質,內輪稍內凹,質薄;花瓣長12-15毫米,兩面均被絨毛,上面2個較寬,長圓狀倒卵形,基部包著花盤,下面2個較狹,長圓形;雄蕊45-50; 雌蕊柄2-3厘米,無毛;子房卵球形,表面有數條縱向的棱與溝,長2-3毫米,直徑1-1.5毫米,無毛,胎座(3-)4,每胎座約有7-9個胚珠,胚珠彎生,珠柄長。果球形至近橢圓形,長4-6厘米,直徑4-5厘米,成熟及乾後紫紅褐色,表面有4-8條縱行雞冠狀高3-6毫米的肋棱,頂端有數至15毫米長的喙;花梗及雌蕊柄果時木化增粗,全長4.5-7厘米,直徑3-5毫米;果皮硬革質,厚約5毫米,紫紅色。種子數至10餘粒,長約1.8厘米,寬約1.5厘米,高約1厘米,種皮紫紅褐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溝谷或山坡密林中,也常見於山坡道旁及石灰岩山上。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約在南丹-都安-南寧-線以西)、貴州南部、雲南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無確切產地)。
功能用途
種子去皮入藥,為“上清丸”的重要藥源,因其性味先腥澀後回甜,放入口中咀嚼後,越飲水越甜,為清熱解毒、生津潤肺及清喉火的常用藥。又據典籍所載,還有催產及避孕之功效。
- 難產。臨時細嚼馬檳榔核仁數枚,用井華水送服,不久即可分娩。
- 斷產(絕育)。常嚼馬檳榔二枚,水送服,久之子宮變冷,自不受孕。
- 惡瘡腫毒。用馬檳榔一枚,冷水送服,另用一、二枚嚼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