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彩血蛤 俗稱橄欖血蛤,體扁、殼薄,以殼面具有數條環形紫帶而異於一般貝類,在山東半島見於丁字灣白馬島以上香島以下五龍河口即墨縣一側的淺灘上,以及煙臺牟平區沙灘和日照兩城鎮河口附近的灘面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彩血蛤
- 拉丁學名: Psammobiidae
- 界:動物界
- 屬: 血蛤屬
- 定名人:Deshayes
基本介紹,形態特徵,
基本介紹
中文科名: 紫雲蛤科
拉丁科名: Psammobiidae
中文屬名: 血蛤屬
拉丁屬名: Sanguinolaria
拉丁亞屬: (Psammotaea)
拉丁種名: virescens
定名人: (Deshayes)
年代: 1854
中文名: 緣血蛤
原始文獻: Proc. Zool. Soc. London. P.394
生境: 海水 距河口近的河道沙底
國內分布: 廣東(潮陽), 海南(海口, 南渡江口)
中文名: 紫彩血蛤拉丁名: Nuttallia olivacea (Jay)
分類學地位(taxonomy):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紫雲蛤科,Nuttallia
形態特徵
紫彩血蛤 俗稱橄欖血蛤,體扁、殼薄,以殼面具有數條環形紫帶而異於一般貝類,在山東半島見於丁字灣白馬島以上香島以下五龍河口即墨縣一側的淺灘上,以及煙臺牟平區沙灘和日照兩城鎮河口附近的灘面上。此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香氣濃郁,屬名貴食用貝類。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為采捕期,性腺飽滿季節出肉率明顯高於其它貝類。其埋棲深度一般在15至25厘米,伸出長長的兩個水管,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產卵後,隨著水溫升高逐漸埋潛至30至40厘米處,出入水管在灘面跡象消失,軟體部分消瘦,進入“夏眠”狀態。采捕期內,蛤的平均殼長為34.8毫米,平均體重為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