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8月23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
- 產地:日本
- 學科領域:物理學、化學
- 啟用日期:2012年8月23日
- 所屬類別:分析儀器 > 光譜儀器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8月23日啟用。
紫外/可見光譜儀主要用於化合物的鑑定、純度檢查、異構物的確定、位阻作用的測定、氫鍵強度的測定以及其他相關的定量分析之中,但通常只是一種輔助分析手段,還需藉助其他分析方法,例如紅外、核磁、EPR等綜合方法對待測物進行分析,以得到...
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是2015年公布的計量學名詞。定義 根據朗伯–比爾定律和物質對紫外、可見或近紅外光(輻射)選擇吸收的特性設計的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儀器。出處 《計量學名詞...
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 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8月23日啟用。技術指標 波長範圍:850-1600nm。主要功能 定量。
紫外/可見/紅外光譜儀是一種用於化學、生物學、農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1年6月15日啟用。技術指標 波長:185-3300nm、雙光束光譜範圍175-3300nm、頻寬 ≤0.05nm、雜散光≤0.00007%T、波長精度 ±0.08nm、波長重複性 光度計精度...
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儀是一種用於電子與通信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1年4月8日啟用。技術指標 波長範圍200-3300cm-1 固體樣品支架 6度角相對反射裝置。主要功能 用於微/納材料分子結構的表征,進一步確認物質的種類及成分分布。
紫外光譜的研究對象大多是具有共軛雙鍵結構的分子。如,膽甾酮(a)與異亞丙基丙酮(b)分子結構差異很大,但兩者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峰。兩分子中相同的O=C-C=C共軛結構是產生紫外吸收的關鍵基團。紫外-可見以及近紅外光譜區域的詳細...
紫外可見近紅外顯微光譜儀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6年12月11日啟用。技術指標 光譜範圍:200-2100nm; 螢光光譜範圍:300-1000nm; 螢光激發:254-546nm; 檢測器:CCD。主要功能 可以對樣品進行微區範圍內的反射光譜...
紫外/可見光譜儀主要用於化合物的鑑定、純度檢查、異構物的確定、位阻作用的測定、氫鍵強度的測定以及其他相關的定量分析之中,但通常只是一種輔助分析手段,還需藉助其他分析方法,例如紅外、核磁、EPR等綜合方法對待測物進行分析,以得到...
紫外可見分光光譜儀是一種用於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8年10月30日啟用。技術指標 波長範圍:175—3300nm;儀器線性範圍:7.5A;波長精度:+0.08nm。主要功能 1.檢定物質;2.與標準物及標準圖譜對照;3.比較最大吸收波長吸收係數的...
紫外吸收光譜儀是紫外可見光譜儀中的用途較廣的一種,其主要由光源、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以及數據處理及記錄(計算機)等部分組成,利用紫外-可見光譜法,可以研究金屬離子與有機物配體之間的絡合作用。中文...
紫外可見近紅外穩態瞬態螢光光譜儀 紫外可見近紅外穩態瞬態螢光光譜儀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6年4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200nm-5500nm螢光測量。主要功能 紫外可見近紅外穩態瞬態螢光光譜測量。
在有機化學中套用最廣泛的測定分子結構的方法是四大光譜法: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紫外和可見光譜,簡寫為UV。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屬於分子光譜法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紅外光譜法(...
紫外可見近紅外微米級固態光譜儀集成系統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藥學領域的科學儀器,於2014年12月6日啟用。技術指標 紫外可見近紅外微米級固態光譜儀集成系統集成了顯微鏡和光譜儀,利用顯微鏡的光路系統,可在極短時間內方便...
紫外-可見-近紅外拉曼光譜儀是一種用於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物理學、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0年11月16日啟用。技術指標 雷射波長:325nm,488nm,514nm,633nm,785nm;脈衝:375nm,405nm;光譜儀焦長:800mm;XYZ自動樣品台...
1、 只需三個分束器即可覆蓋從紫外到遠紅外的區段;2、 專利干涉儀,連續動態調整,穩定性極高;3、 可實現LC/FTIR、TGA/FTIR、GC/FTIR等技術聯用;4、 智慧型附屬檔案即插即用,自動識別,儀器參數自動調整;5、 光學台一體化設計,...
紅外可見紫外影像光譜 紅外可見紫外影像光譜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2年11月11日啟用。技術指標 光譜範圍190-950nm;解析度[email protected]。主要功能 儀器設備可用於光譜測量。
深紫外光致發光光譜儀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5月29日啟用。技術指標 發射光譜250-1100nm,激發光譜200-1100nm,溫度10k-350k,雷射光源405,532,633nm,雷射光班大小1微米。主要功能 光致發光光譜,Raman光譜,低溫...
色散型紅外吸收光譜儀,又稱經典紅外吸收光譜儀,其構造基本上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類似。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赫謝爾(F.W.Herschel)用溫度計測量太陽光可見光區內、外溫度時,發現紅外光以外“黑暗”部分的溫度比可見光部分的高,...
將複色光分離成光譜的光學儀器。光譜儀有多種類型,除在可見光波段使用的光譜儀外,還有紅外光譜儀和紫外光譜儀。按色散元件的不同可分為稜鏡光譜儀、光柵光譜儀和干涉光譜儀等。按探測方法分,有直接用眼觀察的分光鏡,用感光片記錄的...
常用色散元件是稜鏡或衍射光柵,它們的優點是能分出很窄的光譜帶通,輻射純度高且使用方便。由於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稜鏡僅用於可見光區。而石英稜鏡在紫外光區、可見光區及近紅外光區均能使用。石英稜鏡的優點是色散率高。缺點是...
1.1 光譜學概論 1 1.1.1 紫外-可見光譜 2 1.1.2 螢光光譜 2 1.1.3 近紅外和紅外光譜 2 1.1.4 拉曼光譜 3 1.2 化學計量學概論 3 1.2.1 化學計量學的含義 3 1.2.2 化學計量學的發展歷史 3 1.3 化學計量學在...
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儀是源自於傅立葉轉換(一種數學過程),需要將原始數據轉換成實際的光譜。對於這種技術的其他運用,請參閱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概念介紹 所有吸收光譜的目的(FTIR,紫外光-可見 ("UV-Vis") 光譜,等等),是要測量...
大多數化合物的紅外譜圖是複雜的,即便是有經驗的專家,也不能保證從一張孤立的紅外譜圖上得到全部分子結構信息,如果需要確定分子結構信息,就要藉助其他的分析測試手段,如核磁、質譜、紫外光譜等。儘管如此,紅外譜圖仍是提供官能團信息...
真空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是一種用於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5月13日啟用。技術指標 採用雙通道24位動態範圍ADC數據採集系統、DigiTect技術,有效地降低了外界對儀器的干擾,保證了最佳的信噪比。波長範圍:遠紅外10cm-1到可見-紫外...
光譜範圍:8,000-350cm,解析度:優於0.2cm,波數精度:優於0.01cm,透光率精度:優於0.1%T。主要功能 多層覆蓋,KBr分束器,8000-350cm,高能量mir/fif陶瓷光源,計算機控制光圈,寬頻Caf2分束器,覆蓋了近紅外-可見-紫外範圍。
因此,按波長區域不同,光譜可分為紅外光譜、可見光譜和紫外光譜;按產生的本質不同,可分為原子光譜、分子光譜;按產生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發射光譜、吸收光譜和散射光譜;按光譜表觀形態不同,可分為線光譜、帶光譜和連續光譜。原理 ...
紅外吸收光譜儀 色散型紅外吸收光譜儀,又稱經典紅外吸收光譜儀,其構造基本上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類似。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赫謝爾用溫度計測量太陽光可見光區內、外溫度時,發現紅外光以外“黑暗”部分的溫度比可見光部分的高,從而...
深紫外雷射調製反射光譜儀是一種用於物理學、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6年12月14日啟用。技術指標 泵浦雷射波長177nm和532nm,光譜掃描範圍:180-1100nm,控溫範圍:8-300K,真空度1.9×10-6 hPa,調製反射比大於0.5X10-5。主...
、分子光譜(傅立葉變換紅外/近紅外、中階梯雷射拉曼光譜儀、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螢光)、氣相色譜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儀以及熱分析系統(差熱分析、熱重、動態/靜態熱機械分析儀、同步熱分析儀)等化學分析儀器領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