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克爾事件

1996年,美國紐約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艾倫。索克爾給後現代思潮研究的重鎮《社會文本》雜誌寫了一篇論文《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據稱,這是一篇討論“後現代哲學以及20世紀物理學的政治蘊涵”的學術文章。文中所使用的語言完全符合規範,形式也十分中規中矩:35頁的論文列有217篇參考文獻,條條準確無誤, 109個注釋也條理清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克爾事件
  • 時間:1996年
  • 出自:《超越界線》
  • 分類:歷史
索克爾事件
――射向學術公正假面的利箭
1996年,美國紐約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艾倫。索克爾給後現代思潮研究的重鎮《社會文本》雜誌寫了一篇論文《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據稱,這是一篇討論“後現代哲學以及20世紀物理學的政治蘊涵”的學術文章。文中所使用的語言完全符合規範,形式也十分中規中矩:35頁的論文列有217篇參考文獻,條條準確無誤, 109個注釋也條理清楚。《社會文本》5位副主編一致認為論文已具有相當水準,,並將其發表在名為“科學大戰”的特刊上。不料索克爾該物理學家三周后在《大眾語言》月刊上發表了《曝光――一個物理學家的文化研究實驗》,對該文作了徹底否定,坦言自己是有意模仿後現代行話,論文看似不錯實屬胡說八道、錯漏百出。文章披露,他的那篇“詐文”不過是“把有意編造的謬誤、語言的濫用以及各種毫無根據的結論捏合在一起的大雜燴”。他在編輯們所信奉的後現代主義與當代科學之間有意識地捏造“聯繫”,甚至還加入了常識性的科學錯誤。索克爾認為,“詐文”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它“聽上去很有趣”,並且“迎合了《社會文本》編輯們在意識形態上的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