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胎雙髻女侍俑

素胎雙髻女侍俑是隋唐時期的隨葬用器皿,出土於湘陰縣城,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服飾、髮式、社會風氣等方面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在隋唐時期,年輕的未婚少女和婢女常梳雙髻。此俑頭的頭式可判定此傭的身份是隋唐時期的年輕未婚少女或者婢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素胎雙髻女侍俑
  • 出土地點:湘陰縣城
  • :20厘米
  • 所屬年代:唐代
時間,來源,

時間

唐代(公元618—907年) 湘陰縣城出土
素胎雙髻女侍俑

來源

隨葬用冥器,形象生動,刻畫細膩,反映出隋唐時期在服飾、裝扮上的很多信息和當時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藝術品。俑素胎,梳雙螺髻髮式,著百褶裙,裙開胸、寬袖、曳地,足穿雲頭鞋。衣服的褶皺,袖與裙擺的幅度,還有手臂攏於袖中的曲線都很流暢。神態端莊嫻雅,頗具大唐風韻。背部挖空,以減少胎的厚度,仿止焙燒中開裂。
俑面龐豐潤,從其服飾、髮式及面容可以看出,她是一名美麗而年輕的侍女。眉目清秀的她頭略上揚,神態恭敬而專注,面帶有一絲微笑,似在認真聽人言語,又或是在抬頭睹物聆神,她究竟在想什麼?聽什麼?無從得知。望著這可愛的女子,不禁有些浮想:她是不是匠人心目中所鐘情女子最動人的一刻?又或是這匠人對一偶遇女子美麗神情的傳神描繪呢?
古代常以髮髻“分尊卑、別貴賤、辨親疏”,是成為社會地位的一種標誌,同時髮髻也隨年齡變化而變化。此俑頭梳雙髻,這種又稱之為“雙丫髻”、“雙角髻”的髮式,是將頭髮在頭頂兩邊各扎一個小髻而得名,是未婚的年輕女子所梳的髮式,女子出嫁後要改梳髮式。此俑的雙髻之髮式,與其容貌吻合。同時這時奴婢頭也大都梳雙髻,或許她的身份只是一名侍女,雙手拱於腹前,似是在聽候主人的吩咐。
隋唐服飾的大膽,為歷代歷朝之最,從這件俑也可窺見一斑。她著一交領開胸的束腰長擺百褶裙,酥胸半露,正是“慢束羅裙半露胸”,“綺羅纖縷見肌膚”的寫照。這種服飾,為唐代婦女所時尚,裙腰高至胸部,裙裾長可拖地,其裙形比較瘦削,風格雖然簡約,但仍突現出了亭亭玉立的秀美形象。自然下垂的羅裙,恰到好處地圍裹住了女子優美的體態,讓我們親眼所見了隋唐女子豐腴而自然的身姿。據《夢溪筆談》載:“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眼,窄袖絆綠”。受胡風影響,唐代中原女俑多窄袖,而這件為寬袖博帶,當是南朝遣風。
該女子腳著的“雲頭靴”,也是當時的時興,正是王澤“春來新插翠雲僅,尚著雲頭踏殿鞋”詩中所指,實物1968年曾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381號唐墓出土一雙。對著曳地長裙的婦女來說,配這種鞋能行走便利。雲頭高翹,鞋身隱於裙下,“裙拖六幅湘江水”、“羅襪繡鞋隨步沒”,隋唐女子的風貌,就在一步一搖間從容顯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