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安禮章

素書·安禮章

《素書》是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慧型之作。

相傳為漢代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基本介紹

  • 書名:素書·安禮章
  • 作者:黃石公
  • 原版名稱:素書
  • 出版時間:漢代
作品簡析,作品全文,

作品簡析

《素書》是作者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全書六章共講了五個問題。
安禮章第六篇、獎賞刑罰,合情合理;法律制度,簡單易行,禮之根本!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人之心化己,當如是也。

作品全文

此章分為兩段。第一段:以排比的方法,對仗的文體,闡發了明辨盛衰、通曉成敗、審察治亂、追本溯源、揆度未來的“韜略”。
第二段:總括了全書的中心思想和目的。
怨在不捨小過;
此句與上章說的“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雖然語言有些不同,但其大意,均指待部下不宜於念怨不休。若小過不赦,以致日積月累,必然愈結愈深,釀成深而不可解的大怨。
患在不預定謀;
老子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大凡眼前遭受的禍患,都在事先沒有料到,沒有預見和預防。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天理昭彰,毫髮不差。福不是憑空而來,禍豈是無因而至?常能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行利人利物的善事,必種下福因;若常行妨國害民的惡事,必種下禍根。
飢在賤農,寒在惰織;
常言道:“出門不彎腰,進門無柴燒。”惰於耕作,不盡力農桑,雖遇豐年,仍會無收,無收豈不挨餓?懶於紡織,即使有絲棉萬擔,仍會無衣遮體。
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懷德行仁,利天下之利,則得人。得人必眾人擁戴,眾人擁戴,則自然安泰。喪失了本身的事業,則無處依棲。無處依棲,則自然困危。
富在迎來,貧在棄時;
人類的榮辱貧富,猶如草木逢四時之往復。時臨春夏,為得時,則有生長繁茂之榮富。逢秋冬,是失時,必遇凋零枯落之貧辱。
上無常躁,下多疑心;
*:躁:浮躁,急躁。
朝廷的政令法度,規章科條,宜於穩定,君主的態度、表情應鎮靜威嚴,不可朝令夕改,輕浮躁動,喜怒無常,這樣,在下的臣民才能不生疑心。民無疑心,自然親近。故老子曰:“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輕上生罪,侮下無親;
下級對上級傲慢輕視,必得加罪;上級對部下殘虐侮辱,是為侮下,侮下必眾叛親離。
近臣不重,遠臣輕之;
君主若對靠近身邊的大臣輕蔑,在遠處的臣子自然灰心,不肯效力。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忠誠渾厚的人,以己推人,故不疑人;奸詐詭滑的人,以己推人,故不信人。
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
*:枉:在此處應按不正、邪僻講。
常言道:“欲知其人,先知其友。”《周易·繫辭上傳》中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放僻邪侈的小人與正人君子“不相為謀”,心地彎曲、處事不公的人與端方正直的賢人,其心不一,言行不同,難以共事。
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
君主昏暗則國危;輕信讒言、阻絕忠諫,則賢人自避;權奸橫行,則政亂;惡黨逞能,則善良自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