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注本。10卷。清張琦(翰風)撰於道光九年(1829年)。此書以王冰注文為主,闡釋《素問》各篇。不惟採摭前人注釋之精華,亦能對經文蘊義增入己見而間有發明。
基本介紹
- 書名:素問釋義
- 又名:《素問》注本
- 作者:清張琦
- 頁數:10卷
- 出版時間:1829年
- 裝幀:線裝
《素問釋義》,結構與內容,
《素問釋義》
如針對《陰陽應象大論》“陽化氣,陰成形”一句注曰:“陽動而上,是化神魂;陰靜而下,是成精魄”。是知神魂為氣屬、精魄為形屬。釋義頗有精見,成一家之言。現有道光十年(1830年)陽湖張氏《宛鄰書屋叢書》本
又,《素問釋義》有日本·伊澤裳軒著,郭秀梅譯本。 日本·伊澤裳軒《素問釋義·引言》:“清代中國學者張琦,曾著《素問釋義》,現有道光間刻本傳世。伊澤氏著作中曾引用張琦之作,可見他知道張氏及其著作名。既然如此,為何仍將自己的著作題寫同樣的書名?我們整理前人遺作,無權更改書名,只能寄望於讀者,不要將伊澤氏的《素問釋義》,與張氏《素問釋義》相混淆。猶望不久以後,伊澤裳軒的《素問釋義》將為更多中國學者所熟悉。”(郭秀梅 於玉川學園 2004年9月20日)
伊澤裳軒《素問釋義》簡介
篠原孝市
結構與內容
注文結構,首列校勘內容。其次注釋經文,其方法以引用本邦及中國歷代注家註解為主,其不足之處,以“淳按”表述著者自身見解。校勘與訓釋之間用○符號加以區別。訓釋內容所引諸家,多與多紀氏(註:丹波氏)的《素問》研究所引相關,詳見後述。
校勘方法以對校、他校為主,所參考資料極其豐富,僅就這一點,即可確認本書在考證性的文獻研究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從對校資料來看,採用了當時我國所存最古的刊本元本(元槧本)、熊宗立本、趙府居敬堂本、周曰本等明代諸刊本,滑本(滑壽《素問抄》)、馬本(馬蒔《素問注證發微》)、吳本(吳昆《吳注素問》)、張本(張介賓《類經》)、九達本(王九達《內經合類》)、志本(張志聰《素問集注》)、高本(高世栻《素問直解》)等明清注家的版本。此外,還參照本邦刊行的坊刻本、活字刊本。對校資料中,可見唯一寫本,即古抄本。此抄本《經籍訪古志》(1885年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按:此本有皇國古時博士家朱點,檢其紙質字樣當是四五百年外物,經注文字見有異同,往往與元槧合,要雖不及宋本之善,然亦卓有可以訂諸本之謬者。”
他校資料以《甲乙經》、《黃帝內經太素》為主,廣泛參稽《脈經》、《金匱玉函經》等古醫書,《諸病源候論》、《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等隋唐醫書。本邦的《醫心方》、《遐年要抄》也被頻繁引用。雖然是他校資料,也不拘泥於一種版本,盡收不同版本比照字句異同,這是值得重視之特點。例如,《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所收《甲乙經》為通行本。裳軒在《素問釋義》中除參考此本外,還引用正統本(即“正統刊本”),如卷第十一第七頁第二二行、卷第十五第二一頁里第四行、同第三頁表第五行。使用資料種目之多,對不同版本的細緻比照,證明了作者嚴謹的校勘態度。
本書所引中國歷代《素問》訓釋達十五家。其中首引王冰及《新校正》,並且大量引用楊上善注,大概是1820年代《黃帝內經太素》被發現後,引起了對楊上善注重視的緣故。還多處引用了馬蒔(生歿年不詳)、張介賓(1563-1640)、張志聰(1610-1674?)等明清學者的注釋。此後,還原引吳昆(1551-1620?)、高世栻(生歿年不詳)、張琦(歿年不詳)、樓英(1320-1389)、滑壽(生歿年不詳)、汪機(1463-1539)、李中梓(1588-1655)、汪昂(1615-?)、尤怡(?-1749)等明清醫家著述。
本書具有廣徵博引日中兩國歷代注家成果的特點,是窺知考據學派《內經》研究全貌的不可多得之作,其中保存了不少現已失傳的考證醫家的見解。在論述這一點前必須指出,本書的校勘和訓釋部分,與多紀元簡(1755-1810)《素問識》(1837年刊)及其子多紀元堅(1796-1857)《素問紹識》(1846年自序)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素問識》以縝密的考據方法見長,被譽為《內經》研究書中之白眉,給予後世《內經》研究以極大影響。《素問識》成書後,又相繼發現了新資料,為了彌補《素問識》的不足,加入知見新資料,《素問紹識》隨之問世。這兩本書成為考證派後學研究《素問》之必備,並有選擇性的攝取,進一步促進了研究的發展。《素問釋義》亦不例外,如第一卷前二十五行注釋,百分之九十引自《素問識》“素問題解”內容。本書中散見的“桂山先生曰”,多半來自《素問識》註解中“簡按”部分,與元簡自身按語一致。有些部分即便不標“簡按”,內容也是引自《素問識》。也有不標任何符號,而直解引用《素問識》注文的現象。如卷第一卷“昔在”除添補“經文”二字外,注文九十字全引自《素問識》。
在引用《素問紹識》時,也有類似情況。本書中“茝庭先生曰”引自《素問紹識》中元堅自身按語部分(“堅按”)的內容。同樣,“柳片先生曰”與《素問紹識》中所引元胤(1789-1827)按語(“先兄曰”)內容一致。還有,如書中所引張琦注,亦有多處轉引自《素問紹識》。
然而,這種收錄前人見解和校語的作法,並不意味著無識別地、機械地轉引,而是在引用諸家注釋時,首先參照前人曾引用的部分,再酌量增減。此類例之甚多。但諸家注釋中首例王冰注,是本書的顯著特點。
……
著者裳軒的按語,略為“淳按”,或“信淳按”,書中總共出現186回。特別集中在卷第一、二,計有53回。卷第九-十中略多見,計33回。按語的一半是與校勘相關的內容。訓釋的部分,多引用《素問》、《靈樞》諸篇的類似原文及關連內容,以為考證。援引字書和經傳註疏的例,基本未見。
《素問釋義》正是在日本傳統醫學被認為其內在價值與實際毫無關係、行將廢止的時代面世的,本書是對傳統醫學第一部原典的總括研究,其中保存了大量本邦有關《素問》研究的資料,使前輩寶貴研究成果免於流失。此書堪稱具有時代性的《素問》學研究集大成之作,亦將稱為今後研究《素問》的堅實基礎。(郭秀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