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黃竹蓀

純黃竹蓀

形態特徵: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高18-23cm,托幼時卵圓形,有彈性,高3-4.5cm,粗3-4cm,初期污白色後帶淺褐黃色。菌蓋近鐘形,高3-5.5cm,寬2.5-4cm隆起的網棱中或凹窩中有暗綠色孢體粘液。菌裙長14-28cm,邊緣寬20-40cm,淺黃色,格線近圓形或多角形,長度有時超過柄長。菌柄長17-21cm,粗2-3cm,似海綿狀,淺黃至污白色,中空。孢子無色,平滑,橢圓形,3.5-5μm×1.5-2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純黃竹蓀
  • 拉丁學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Pers.) Fisch. f. lutea Kobayasi
  • 別名:淡黃竹蓀
  • :鬼筆目
  • :鬼筆科
  • :竹蓀屬
  • 分布區域:香港
中文學名:純黃竹蓀
拉丁學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Pers.) Fisch. f. lutea Kobayasi
中文別名:擔潤嘗放淡黃竹蓀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
生態習性:夏秋之季生於竹林地上。散生、單生炒戲項或群生。
分布地區阿嚷廈:見於香港。
經濟用途:菌蓋粘液氣味難聞, 食用前摘取或沖洗悼疊榆勸掉。 此種較黃裙竹蓀(D. multicolor)色淡頌歡體,其子實體也較大。1992年作者發諒乃虹現於恥諒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竹林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