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貨幣理論

純貨幣理論

純貨幣理論是經濟學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純貨幣理論
  • 提出者:霍特里(R.Hawtrey)
  • 提出時間:1913-1933年
  • 適用領域:經濟
  • 套用學科:經濟學
提出者,理論內容,

提出者

該理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

理論內容

該理論認為,經濟周期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現象。 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大和緊縮信用所造成。在發達的市場體系中,流通工具是指銀行的各種信用工具,商人運用的資本主要來自於銀行信用。當銀行體系降低利率、擴大信用時,商人就會向銀行增加借款,從而增加向生產者的訂貨。這樣就引起了生產的擴張和收入的增長,而收入的增長又引起對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價上升,經濟活動繼續擴大,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是銀行擴大信用的能力並不是無限的,當銀行體系被迫停止信用擴張,而收縮信用時,商人得不到貸款,就會減少訂貨,由此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危機,經濟進入了蕭條階段。在蕭條時期,資金逐漸回到銀行,銀行可以通過某些途徑來擴大信用,促進經濟復甦。根據這一理論,其他非貨幣因素也會引起局部的蕭條,但只有貨幣因素才能引起普遍的蕭條。
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外生經濟周期理論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貨幣主義者在分析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時,幾乎一脈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觀點。但應該明確肯定的是,把經濟周期性環惟一地歸結為貨幣信用擴張與收縮是欠妥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