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觀察記

紐約時報中國觀察記

《紐約時報中國觀察記》是2018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約時報中國觀察記
  • 作者:鄭曦原編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1日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ISBN:9787515408996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創刊於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紐約時報》自創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導,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導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晚清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本書所反映的時代,中國正經歷著“千年未有之變局”,從獨立自主的東方老大帝國淪為“東亞病夫”,傳統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終結,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生了蛻變,人民承受著無與倫比的劇痛。《紐約時報》以當時中國人還未具備的近代眼光和技術,及時、全面、連續地觀察和記錄了這段歷史,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革命及華僑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實珍貴的史料,又構成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晚清史。
本書被讀者稱為“《紐約時報》版的晚清史”(《南方周末》),“該書的編輯意義在於給我們送來了一面來自美國的鏡子”(歷史學者周振鶴);“當我們看到別人眼裡的自己時,除了好玩,更多的感覺是驚訝,居然有那么多自己未曾察覺到的東西。”(三聯生活周刊)
《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 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帝制。之後十年(1911—1921),中國處於qiansuo未有的激變之中:新舊制度變換、新舊思想衝撞、各種政治勢力交替,內憂外患,國民彷徨,許多影響中國發展的事物和思想皆發端於這一時期。危機與希望僅一線之隔。
《紐約時報》將目光緊緊追隨著這個老舊帝國,客觀記錄了它告別帝制走向共和的艱難轉身,留下許多相關的報導和評論,為其做了一份很有價值的第三方記錄。以西方人的眼光,對當時中國的現實進行了分析,對其未來作了預測,給我們提供了觀察歷史的另一種視角,從這裡可以看到歷史的另一面。
《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 1937年7月7日,日寇進攻盧溝橋的炮聲宣告中華民族到了zui危險的時候。從此,中國人民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開始了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全面抗戰,並zui終取得完全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紐約時報》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報導,以西方人的眼光較為全面地觀察和記錄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這段歷史。這些報導和評論不僅反映了戰爭的慘烈狀況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客觀事實,而且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角度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狀況,以及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本書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之一。

圖書目錄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
《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
《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

作者簡介

鄭曦原,1963年5月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先後就學於蘭州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1984屆選調生,志願到隴南鄉村工作三年。後供職於甘肅省文化廳、國家物價局和外交部,曾任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副領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參贊、中國駐孟買總領事館總領事,現任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總領事。著有《中國遠古文化》、《通向未來之路》(與李方惠合作)、《高位的危機》(與以克合作),編著《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等。協助其父鄭時文核校《穿過硝煙的軍列:一個學生兵的朝鮮戰場親歷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