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槭

納雍槭

納雍槭,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槭樹科植物,為落葉小喬木,槭屬。該種高約5米,枝幹近於圓形,與闊葉槭相比葉較不同。有一種變種為湖南槭。該種生於中國貴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相似物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小枝近於圓柱形,無毛,淡紫綠色或淡綠色,皮孔稀少,淡黃色,近於圓形。冬芽近於卵圓形,鱗片卵形,外側無毛,邊緣纖毛狀。
葉紙質,基部近於圓形,葉片的寬度與長度近於相等,寬9-11 厘米,長8-12厘米,常3裂,裂片卵形,先端短急銳尖,尖頭長1.5-2厘米,稍彎曲,側裂片向側面伸展,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極稀鈍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除沿葉脈被淡黃色疏柔毛外其餘部分無毛;初生脈3條,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次生脈11-13對,在下面較在上面為顯著,小葉脈在下面微顯著;葉柄長6-9厘米,淡紫綠色,無毛,上面微呈淺溝狀,下面近於圓形。花的特性未詳。
果序傘房狀,連同長4毫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6厘米,無毛。翅果黃綠色長4.5-4.8厘米,小堅果壓扁狀,卵形,長1-1.2厘米,寬6-7毫米,翅近於長圓形,中段最寬,寬1.2-1.4厘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相似物種區別

本種與闊葉槭A. amplum Rehd.相近,但本種的葉較小,僅長8-12厘米,寬9-11厘米,常3裂,側裂片向側面伸展,下面沿葉脈被淡黃色疏柔毛,翅果較大,長4.5-4.8厘米,翅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極易辨別。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700米-1800米的地區。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我國貴州西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