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我深入滇西北藏傳佛教地區,經過與領主、活佛不斷的接觸和交流,收集到了40多位納西活佛的相關資料。現將我收集到的這些納西活佛事略整理敘述如下。
基本介紹
- 本名:納西活佛
人物生平
1.木增,被五世達賴授予法王稱號。
2.木懿次子,為十世大寶法王弟子。
3.來遠寺曲扎活佛世系中,有位出生於塔城鄉洛固村的活佛。相傳,他在洛固達來寺坐床後又到來遠寺坐床,駐錫於來遠寺,佛號、俗名不得而知。
4.德格八邦寺二世活佛。十世大寶法王曾認定三多傑布王子旺格多傑為八邦寺一世桑培的轉世,即二世旺珠,簡稱旺珠多傑。據《藏文傳記寺院志》載,旺珠旺格多傑為八邦寺一世桑培的轉世,由姜巴僧人翁修等送到八邦寺後舉行坐床大典,此活佛系在八邦寺延續到四世。藏學家噶瑪降村載文:“噶瑪巴曾認定一位納西姜沙傑布王子旺格多傑為第一世八邦寺桑培的轉世,即第二世旺珠,簡稱旺格多傑。大師69歲時,由姜巴僧人翁修送到八邦寺,此活佛系統延續至四世。”《直貢法嗣》載文,大寶法王曾認定幾位納西兒童為西藏噶舉派活佛,其中有一位稱姜薩當傑布王子,格桑多傑為八邦寺一世桑培轉世,即二世旺珠旺格多傑,俗稱旺珠多傑。經查《木氏宦譜》及拜訪族人、老者均不得而知。但據《直貢法嗣》載文,八邦寺二世旺珠旺格多傑活佛出生木氏可信。
5.西藏直貢梯寺古楚丹增卻吉尼瑪二十八世法王(直貢小支)一世活佛雲丹祖古,1755年8月3日出生於麗江古城區束河辦事處中海居委會普濟村,納西族,為直貢噶舉第28任卻吉尼瑪法王的哥哥。該戶是麗江法王的後裔,父名索南才登,母名楚仁桑母。出生時母親夢見種種奇異的瑞相,西藏的兩位尊者——蓮花生丹增珠堆、大班智達司徒丹巴尼傑(又名卻吉炯內)也以天眼遙見。只因直貢寺與麗江相距甚遠,司徒仁波切派離麗江比較近的八邦寺喇嘛丹佩攜帶重禮及先師的佛珠、法器等前往確認,最後確定為轉世靈童。水羊年(1763年),直貢梯寺派僧人前往迎請,但因種種原因,誤將其兄當作轉世靈童迎請。
6.來遠寺雲丹祖古的弟弟冷珠活佛,古楚丹增卻吉尼瑪二十八世法王的胞弟。冷珠雲丹祖古於陽日崗寺學習佛法,具有深廣的知識與甚深的修持,被法王派遣到雲南圖丹若傑林寺(即來遠寺)做傳法上師。
7.達摩寺瓦火遼,法號獨處,來遠寺二世活佛,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塔城鄉依隴村委會署明村人,出生年月不詳,納西族,佛名不詳,俗名瓦火遼。相傳這個活佛的父親是個趕馬人,結交了一位德欽藏族活佛的父親為友,活佛的父親送給瓦火遼的父親一副馬鞍,是用一棵會放光的樹做成的,鞍子架在馬背上特有神氣。後來,這位藏族活佛圓寂後,就轉世到署明村,瓦火遼被臘普達摩寺迎請為活佛。民間代代相傳有關活佛瓦火遼的故事、傳說,如:在嬰兒時,他就常常解開衣服坐於光線之上;他上山時,流水會隨其上山倒流等。
8.楚布寺三寶法王嘉察仁波切。北京圖書館藏《麗江興化寺督噶呼圖克圖歷世應化事略》載,三寶法王嘉察仁波切,生於康熙末年,納西族巨甸古渡村人。祖上是曾任麗江知縣的殷實之家,信佛法,好布施,捐助寺產甚多,生五子,長者次者,生時即有神異,常於室中太陽射入之光線上或騎或坐,或以衣巾懸掛之,亦不墜落,合家異之。長者即三寶法王嘉察仁波切,及6歲時,為大寶法王接至其寺修學。北京圖書館館藏手抄本《西藏喇嘛事例》噶瑪噶舉派(白教)楚布寺嘉察活佛(三寶活佛)世系中記載,八世曲擺桑波在雲南麗江出世,至55歲圓寂。清王崧著《道光雲南志抄·邊裔志下》《西藏載記》中記載:“麗江貢生郭維炯之叔父,生員郭之逢(又名文源,筆者注)之子言是‘三寶法王’轉世,十二年其徒來尋,亦能前知,此皆乾隆時事。”雲南藏區藏文資料載,當時尾隨噶瑪巴黑帽系十世活佛的衛藏地區許多噶瑪派僧人紛紛逃至雲南藏區木氏勢力的轄區,如黑帽系十世活佛的重要弟子第六世嘉察活佛諾布桑波(1660年—1698年),漢史記作三寶法王,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位著名喇嘛,並擁有眾多弟子,該世系從一世昔谷邊覺頓珠(1426年—1489年)始,至今已有16世代嘻瑪巴(1954年出生)。
9.興化寺四世楚吉扎巴活佛,納西族巨甸古渡村人。據北京圖書館藏《麗江興化寺督噶呼圖克圖歷世應化事略》載文:“師之第四代,名楚吉扎巴,生於康熙末年。父郭公,知麗江縣事,遂家焉田宅豐富,信佛法,好布施,捐助寺產甚多,生五子,長者次者,生時即有神異,常於室中太陽射入之光線上,或騎或坐,或以衣巾懸掛之,亦不墜落,合家異之。長者即三寶法王嘉察仁波切,及6歲時,為大寶法王接至其寺修學。”次者即師麗江三寺喇嘛,初不知師轉生何處,求之大寶法王,法王將師家姓氏住址及師年歲指示,乃往迎。師時僅4歲,至麗江寺輪流住持。郭氏第四子隨其長兄三寶法王出家,第三子隨師出家,其父以田租百石莊子給師,以50石莊子給第三子,以供修行資糧,師此生仍修觀音法,20餘歲至拉薩,閉關數十年,朝印度,先是不丹國王常朝大寶法王,聞師修觀音成就,甚慕之,乃赴印度,延師至其國,師允之,路過尼泊爾,見有古塔3座,師禮覲觀,留塔中修法3月,始至不丹,為國王修觀音法。經九旬,所供天靈蓋內甘露日日盈溢,取作長壽甘露丸。至今,四寶法王常謂師曰,汝前三世所作之長壽甘露丸現在不丹,尚有保存者,師住不丹年余。復回拉薩,不丹國家派員護送,供奉優隆,師至拉薩,悉數轉供大寶法王以及三大寺,乃在拉薩請經,回到麗江,每寺分供三藏,其餘各寺得經亦多,度脫尤眾,師示寂時世壽五十又八。嘉察仁波切世系載文:“德格王請求卻吉炯內重新印行《甘珠爾》及《丹珠爾》,所以,在德格王的支持下,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於倫住天建造了德格印刷廠,在那裡印刷的法本與經典品質非常高,甚至到現在都被重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藏文文獻里。”
10.興化寺七世楚吉尼瑪活佛,納西族,巨甸古渡村人。北京圖書館藏《麗江興化寺督噶呼圖克圖歷世應化事略》載文,今第七代名楚吉尼瑪,大寶法王之所賜,初名噶瑪攏拾,師前生付王氏幼女護身佛龕內之名也。王氏女長成,歸郭氏,為與師前生爭產之息師,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八月十五日卯時,日甫出,正照其室,現五色光,內外俱見,初生接生者見為女子,傳報其家,次日視之,男也,家人鹹責其妄,至7日啼哭時,戶外聽之均念度母咒音,字字明晰,稍長不能言,又不似啞者,至六歲,麗江三寺喇嘛分赴大寶四寶法王求見師轉生處,兩方所示如同一撤,喇嘛至郭氏而師之祖父狃以前嫌,以為喇嘛作為意在詐欺,以取田租也,故雖有兩法王函示,拒不與,復求之大寶法王,法王以白度母像一尊、寶塔一座賜郭氏,論之曰,師為白度母應化,以子之祖若父歷世護法功德,故投生汝家,事非詐偽,尚不捨出家,此子必難生存。時師已病且周身發瘡,知不可強留,乃許其接去,又感活佛之再來及子婦這前因,頓覺前非,復將收回田租並所執紅契,仍歸麗江三寺,師回寺登座,出言如常人,聞者莫不驚喜,時年已八歲矣。中甸黃教歸化寺聞師轉世亦來應,麗江三寺不允,幾至用武,從乃許之,仍依先例為兩教活佛。1946年回興化寺,1951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二師廖運周師長深入藏區為黨的邊疆穩定、民族團結作出貢獻,後任國家佛協理事、迪慶州政協委員。1953年任雲南少數民族北京觀禮團長,受到中央領導接見,毛主席還特給他一件黃錦緞馬褂。七世督噶活佛識大體、顧大局,歷經世間許多磨鍊的過程中,他修心煉志,謙虛學習度化眾生的種種善巧方便言行。1976年2月圓寂。
11.指雲寺一世活佛立相,法號羅僧,指雲寺開山祖師,為一世活佛,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僧人,他的故事在納西民間廣為流傳。納西族著名女作家趙銀棠的《〈玉龍舊話〉新編》及牛相奎的《彩雲下的故土》中,記述了羅僧的生平軼事。傳說,羅僧本姓和,麗江中濟村人氏,素以編竹器為業,因不堪忍受其好吃懶做的妻子,憤然離家,到福國寺當一名喇嘛。他在寺中做事勤快,對人也十分誠懇。然而,寺有寺規,看似清靜悠閒、遠離紅塵、無事無非,卻有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羅僧到寺多年,勤學好問,習誦經文,深研佛理,仍只能做些挑水、掃地、種菜的粗活,始終只是一名地位最低的“奔扎”。有一年,西藏大寶法王來到麗江,駐錫於福國寺,召集所有喇嘛,考核各僧果行。出乎眾僧意料,羅僧當眾受到法王嘉獎,說他最堪造就。因為那時羅僧地位低微,居然得到法王器重,因而遭到僧人們的猜忌。見羅僧很難在此立足,大寶法王便帶羅僧同行,並賜法名“立相”。羅僧在西藏堆龍楚布寺習法受戒,學經深造,立下宏願要在麗江自建一座喇嘛寺。數年之後,他又雲遊各地化緣募捐,憑著一腔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募集了相當一部分建寺資金。羅僧回到麗江,開始著手籌建寺院,得到了麗江第二任流官知府元展成及僧俗各界的資助與支持。為選擇寺址,遊覽各處形勝,起初擬在拉市海北姆貝山建寺,並進行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這時,該村有個遠近聞名的鄉紳,是個好獵手,名叫阿普雄,他想,如在村內建喇嘛寺,村民難免會受到奴役,一氣之下,他就把施工現場的設施搗毀。恰逢四寶法王卻吉炯內來到麗江,聞知建寺選址之難事,他手指秣度山頂的一朵彩雲,言道:“彩雲下有摩迦陀祖師的足印,為了保護這個聖跡,佛寺當建在五色祥雲之下。”這樣,寺址就選定在山清水秀的拉市海濱秣度山麓,並取寺名為“指雲寺”。
12.指雲寺二世活佛具足,經大寶、四寶法王認定為二世,二世活佛具足,納西族,麗江普濟村人。清道光年間的納西族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李樾在《普濟寺大喇嘛紀略》中寫道:“普濟村和氏,前明木氏候守麗時為其鄉望族,世奉番僧甚虔。乾隆初,族有羅僧與其親侄典僧,記莂於福國寺,番經三藏,靡不精通,安禪習靜,超然元妙。時烏斯藏四寶法王飛錫住寺,寺僧鹹舉羅僧為方丈,僧辭不就,自建寺於拉市山,成大叢林,即今指雲寺也。”指雲寺建成後,徒眾日增,香火興旺。被尊為指雲寺開山祖師的立相喇嘛,胸懷坦蕩,重德讓賢,聘請福國寺德高望重的具足法師為指雲寺大喇嘛,並得到大寶、四寶兩位法王允準。具足法師圓寂後,指雲寺一直沒有大喇嘛。
13.指雲寺十五世東寶活佛,原名木槐青,法名白瑪赤烈旺秋,被認證為東寶·仲巴活佛的轉世,俗稱“木大喇嘛”,生於清同治十年(1860年),納西族,麗江縣大研鎮忠義村人。6歲時經十四世大寶法王登卻多吉允準,為指雲寺第十五世活佛。7歲迎請到指雲寺行坐床典禮,在精通佛典的名師指導下研讀藏文經書,兼習漢文。16歲進藏到西康甘孜州德格八邦寺朝見四寶法王受比丘戒,在八邦寺靜坐苦修3年3月3日,習修密宗秘法,取得“都巴”學位。光緒十年(1884年)在楚布寺參加十五世大寶法王喀昌多吉坐床盛典,選任大寶法王經師。因其佛學經典修養和漢文修養好,深受法王器重。後受大寶法王挽留於楚布寺,協助法王處理僧俗事務9年。光緒十一年(1885年),八邦寺四寶法王圓寂,轉世靈童尚幼,大寶法王派東寶活佛前往八邦寺代理四寶法王職務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木活佛回到麗江,管理十三大寺教務,住持文峰寺靜坐堂,代理大寶、四寶兩位法王為十三大寺求受具足戒的僧人傳法受戒,授予靜坐堂閉關結業的僧人“都巴”學位。當時正處政權更替,社會動亂,寺僧收入每況愈下,寺僧不識漢文。對此,東寶活佛首先在指雲、福國寺各開辦了一個漢文班,後來在縣立高小開辦僧侶班,選送部分優等生到縣立高小讀漢文,東寶活佛自任藏文老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寺內增開漢文課程,文、普、玉三寺聯合開辦漢文班,並規定40歲以下僧侶必須入初小,寺僧素質顯著提高。同時,為了培養有一技之長僧侶以便謀生,在指雲寺組織十三大寺喇嘛開辦蠶桑講習所,聘請技術員進行指導,學習種桑養蠶,開辦紡紗廠,提倡僧侶參加生產勞動,養雞、豬、種菜,發展經濟,增加寺院收入,達到基本解決寺僧生活困難,減輕了社會和寺院的負擔。同時,對喇嘛服飾也作了改進,歷史上不穿褲子的喇嘛改穿褲子,改披肩為長衫大卦。1912年,原康區領主頭人組織叛亂,國民政府指令殷司令武裝清剿,高僧虛雲不忍征討殃及無辜,說服殷承獻司令屯兵大理,虛雲前往麗江,懇請十五世東寶活佛出面對康區領主武裝進行調解。經在康區享有崇高威望東寶活佛調停,領主臣服中央政府,康區人民避免了一場戰爭災難。東寶活佛被民國政府授予五星文虎章,並委任為管理麗、維、中、德、永勝及藏邊噶舉、格魯兩派宣慰大法師,並被十三大寺僧侶推選為中華佛教總會雲南麗維分會副會長。東寶活佛64歲圓寂於指雲寺。
14.指雲寺十六世東寶活佛,法名羅珠繞生,俗名姚全孝,又名象海,當地俗稱張大喇嘛,生於1930年,納西族,麗江古城忠義村人。7歲時按藏傳佛教儀軌,經大寶法王禪觀出生地,四寶法王認定為十五世轉世靈童,賜法名羅珠繞生,迎請到指雲寺行坐床典禮後,在名師及聖露活佛輔導下,修讀藏文經典,18歲前往德格八邦寺朝見四寶法王受戒,修學經典4年。1952年回到麗江,1953年被甘孜州僧侶及信徒迎回甘孜州,1956年正處西藏反動領主和達賴組織叛亂,羅珠繞生活佛被收審關押數月後,查清無辜解除關押返回指雲寺,靠種地辦果園維生。1960年指雲寺辦農中,他被迫回到忠義村家中,貧病交加生活無著落。患心臟病治療無效,1962年圓寂,靈塔安葬普濟山。
15.福國寺一世至四世活佛。因年度久遠,其法號、出生地無考。相傳有位出生於納西地的活佛法名旺嘉,經詢訪該寺94歲喇嘛那獨及慶雲村村民,得知旺嘉為祥雲慶雲村人,為福國寺第三世活佛。經拜訪原在福國寺出家94歲高壽的喇嘛那獨,相傳福國寺的三世活佛出生於麗江祥雲村的偉甘燦村一戶納西族農民家中。
16.福國寺五世活佛出生在玉龍縣龍蟠鄉拔迪瓦村,納西族,經四寶法王允準後,迎請到福國寺行坐床典禮。隨侍的活佛父親向寺院提出要寺田若干,遭到寺僧反對,活佛之父因達不到要求而強行將活佛領回還俗,年幼夭折。
17.福國寺六世活佛,俗名和福光,法名噶瑪堆生·立青羅生旺嘉,納西族,玉龍縣五台下束河村人,1925年生。出身清貧,幼時能用手持五寸釘釘穿石,1943年經四寶法王允準為福國寺的六世活佛,迎請到寺行坐床典禮。因其出身清貧,對其活佛身份產生猜忌,大研鎮附近鄉紳迎請活佛,將前世遺物混與其他同樣器物,當場辨認前世遺物無誤,又請活佛驗功力,活佛當眾用氣功將石頭捏得粉碎,在場眾鄉紳個個咋舌,頂禮膜拜。1949年,噶瑪堆生·立青羅生旺嘉活佛還俗回家,參軍在42師服役,進軍西藏作藏民思想工作,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貢獻。復員回家後在家務農,1993年圓寂,世壽68歲。
18.玉峰寺的開山祖師法號明巨,納西族,白沙村人。清康熙年間出家到福國寺當喇嘛,因在寺中與寺僧意見不同,受人排斥,但他胸懷大志,見解獨到。大寶法王駕臨麗江時,他向法王立下誓願要在麗江自建一座喇嘛寺院,得到大寶法王支持應允。明居求法王指點建寺新址,經法王卜算看風水後指點,新寺址可建在福國寺對面東山腳溝洛山腰,方能僧徒日眾,香火旺盛。這位開山祖師經寺主和大寶法王同意,帶領原福國寺僧10人和部分財產,自擇新址,在玉峰寺建寺,明巨成為玉峰寺開山祖師一世活佛。《光緒麗江府志》186頁“寺觀”載:“玉峰寺舊志:在府城北30里雪山麓。康熙年間喇嘛僧建。有知府孔繼炘題額‘蒼芝蔭玉’四字及跋語數行。”《麗江地區志(上)》342頁載:“據歷代住寺喇嘛代代相傳,此寺為白沙段氏家族原在福國寺出家的喇嘛僧明巨所建。”
19.玉峰寺二世活佛段玉峰,納西族,白沙村人。經大寶法王允準為活佛後,迎請到寺行坐床典禮。在寺攻讀藏文經典數年後,推送到拉薩堆龍楚布寺大寶法王門下受比丘戒,學經深造,習讀經典。學成離寺時,因寺內經濟拮据,無力迎請活佛回寺住持。在困境下,只得離開楚布寺。臨行前,大寶法王特贈一尊護身佛給段玉峰,並囑咐:“謹記護身佛戴在身上不得離身。”當活佛侍僧一行行至一座山樑,活佛要行方便,將護身佛卸於道旁解便,突然一陣大風颳來,將活佛刮下萬丈懸崖圓寂。從此,玉峰寺就沒有活佛,僅由一位堪布主持寺院。
20.文峰寺一世活佛處居(註:原著稱開山祖師,未列入一世活佛),普濟村人,納西族。明具是文峰寺的開山祖師,應尊為一世活佛,他在世時,有二位高徒一名處居,一名品登,明具圓寂前曾對四寶法王留下遺言:“我圓寂後,可由我的徒弟處居為轉世活佛。”四寶法王按遺言認證處居為文峰寺羅漢轉世的二世活佛。
21.文峰寺三世活佛喇嘛達,出生於長水村,納西族,四寶法王允準為文峰寺二世活佛的轉世靈童。現有家族豎立墓碑為證。
22.文峰寺四世活佛旦施,經大寶法王認證為三世轉世靈童,迎請到文峰寺行坐床典禮,幼時在文峰寺學藏文佛經,然後赴藏堆龍楚布寺受大寶法王處受戒後,在法王門下學經深造,勤奮刻苦,深研經書,品行兼優,文峰寺高僧喜饒朗達對我講:“他的繪畫技藝很高,大寶法王屬羊,時年49歲,旦施很工整地畫了49隻羊,以示祝賀,從此倍受大寶法王器重。”學成回麗主持文峰寺,正處於鹹豐、同治年間的“亂世十八年”,麗江是這場拉鋸戰的主要戰場,旦施活佛深感厭惡,曾經對隨侍僧人言:身處亂世,連我這個出家人也不得安寧,今後“思赤勒莫里色”(納西語,意為今後三世也不回這個寺了)。事有湊巧,當活佛避難至長水馬鞍山,活佛騎騾受驚被摔下來,夾在一大樹杈上圓寂。這樣,四世活佛投生於瓦托阿瓦美家,年幼夭折。五世投生於宏文中村和榮章家,也年幼夭折。六世活佛投生於白華嘉樂村,是和兆南的胞弟,因家境殷實,又是書香門第,不願出家為僧,使文峰寺連續三世活佛不得繼承,也應了四世活佛旦施生前“思赤拉勒莫里色”的遺言。
23.普濟寺的開山祖師登僧一世活佛,俗稱和典,納西族,出生於普濟村的名門望族,是指雲寺開山祖師羅僧親侄。叔叔羅僧和侄子登僧二人原出家到福國寺當喇嘛,登僧悟性高,所讀佛經,均能朗朗背誦,且見解獨到。德格八邦寺八世四寶法王受邀來麗駐錫於福國寺時,發現這個納西喇嘛登僧的前世是羅漢轉世,備受器重,允準為羅漢轉世活佛。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登僧走出福國寺回到他的出生地普濟村,在普濟村後的普濟山密林深處創建普濟寺,村民出工出力捐助材料,終於建成普濟寺,登僧成為住持本寺開山祖師一世活佛,至80多歲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