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片層為基元的整體式炭的構築及其吸附CO2行為研究

納米片層為基元的整體式炭的構築及其吸附CO2行為研究

《納米片層為基元的整體式炭的構築及其吸附CO2行為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陸安慧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米片層為基元的整體式炭的構築及其吸附CO2行為研究
  • 依託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安慧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物理吸附法是分離低濃度CO2的有效方法,吸附劑的結構和性質是決定吸附效果的關鍵因素,多孔炭用於吸附分離CO2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在動態條件下多孔炭孔隙結構對CO2吸附行為的影響規律尚不清晰,主要是因為現有模型吸附材料存在一定缺陷。本項目提出基於苯並噁嗪化學,以納米薄片為骨架結構單元,採用溶液化學路線,構建具有多級孔道(微孔-介孔-大孔)的整體式炭質模型吸附材料,並直接封裝為吸附柱,研究其對CO2的動態吸附分離性能。控制納米片層之間的交聯結構,經微區相分離形成連續貫通的大孔,提高傳質速率;在納米炭片中引入介孔,建立微孔與大孔的輸運通道,強化內擴散速率;在介孔孔壁創製與CO2分子動力學尺寸匹配的微孔,提高吸附容量和選擇性。通過精確調變微孔、介孔、大孔的尺寸和比例,闡明孔隙結構對CO2吸附行為的影響規律,藉助譜學分析,揭示CO2分子在炭表面的動態吸附特徵,為高性能吸附材料的製備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CO2高效捕集是環境與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物理吸附法吸附速率快、易再生,無設備腐蝕、能耗低,相對綠色、環保。在物理吸附過程中,吸附劑的結構和性質是決定吸附效果(吸附量、選擇性、吸附速率等)的關鍵因素。微孔炭在吸附分離領域表現出良好的吸附選擇性,孔徑分布都在微孔區域,實際套用過程需要粘結成型,導致吸附劑孔隙堵塞、床層壓降大、吸附劑粉化嚴重等問題。為了理解炭結構與CO2吸附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亟需設計合成一種巨觀和微觀結構可以精確調控的模型吸附材料。 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在平面法線方向的擴散距離短,套用於氣體吸附,可促進傳質。該項目以提高吸附劑捕集效率為核心,以納米片層為結構單元,基於溶液自組裝方法,構建了具有多級孔道特徵的整體式炭質模型吸附材料,實現了多元組份協同組裝化學機制和相分離過程的有效調控;通過納米鑄型法原位合成微孔-中孔-大孔串聯的多級孔炭材料,提高了其在CO2吸附分離中的傳質特性與吸附選擇性,CO2/N2和CO2/CH4混合氣體的分離選擇性分別為40和18,實現了CO2的高效分離;利用溫控相轉變過程,製備了孔隙通透的超微孔納米炭片,炭片厚度在30-65 nm內精確可控,微孔孔徑在0.53-0.58 nm範圍內精確可調,實現了<2 nm尺度下,對多孔炭材料微孔的精確控制;採用納米定製作為指導理念,以氧化石墨烯為結構導向劑,成功製備了微觀形貌可控、結構可調的整體式炭分子篩吸附劑,研究材料對甲烷中二氧化碳的吸附分離性能,動態選擇性高達80.4,且該整體式炭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無需引入粘結劑,可直接填裝至吸附柱中進行動態分離測試,為高性能吸附材料的製備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精準調控炭材料的多級孔道和表面結構,揭示了多孔炭孔隙結構對CO2吸附行為的影響規律及CO2分子在炭表面的動態吸附特徵。為高效吸附劑的設計研發提供了實驗和理論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