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毒理學研究方法與實驗技術》是2014年1月1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智勇。
基本介紹
- 書名:納米毒理學研究方法與實驗技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5
- 作者:張智勇 等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納米毒理學研究方法與實驗技術》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納米毒理學、納米生物效應研究和納米技術相關標準制定的科研工作者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納米技術是21世紀的主流技術。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和廣泛套用,人們接觸到納米材料的機會越來越多。納米材料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已引起學術界、納米材料生產者、各國政府部門和公眾的廣泛關注。與常規材料相比,納米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小尺寸、大比表面積、高反應活性等。在進行納米材料毒理學研究時,需要針對這些特性,對常規毒理學方法進行改進,甚至建立新的研究方法。本書總結了納米毒理學研究中的材料表征、前處理和生物、環境樣品中納米材料的分析檢測技術,從動物、細胞和分子水平三個層次評述了目前的納米毒理學研究方法,同時還介紹了納米材料定量構效關係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重點探討了納米材料與常規材料毒理學研究方法的差異,提出了納米毒理研究中所應注意的問題。
作者簡介
張智勇,遼寧瀋陽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於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獲放射化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毒理學會納米毒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放射化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中國物理學會同步輻射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稀土學會農醫專業委員會、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分會理事。目前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環境行為與毒理學研究,在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ance&Technology、Toxicological Sciences、Nanotoxicology等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負責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及面上項目課題、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項目課題等。曾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各1項。研製的新型摻釓液體閃爍體用於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為該實驗最主要的創新點之一。
圖書目錄
《納米科學與技術》叢書序
前言
第1章納米材料的表征
1.1納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1.1.1電鏡觀察法
1.1.2離心沉降法
1.1.3雷射粒度分析法
1.1.4電超聲粒度分析法
1.1.5比表面積法
1.1.6 X射線衍射線寬法
1.1.7 X射線小角散射法
1.1.8拉曼散射法
1.1.9質譜法
1.1.10電泳法
1.1.11顆粒測量新技術及其發展
1.2納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1.2.1掃描電子顯微鏡
1.2.2掃描探針顯微鏡
1.3納米材料的化學組成分析
1.3.1原子光譜
1.3.2 X射線螢光光譜
1.3.3電感耦合電漿質譜
1.3.4中子活化分析
1.3.5微區化學組成分析
1.3.6表面化學組成分析
1.4納米材料的結構和晶形分析
1.4.1 X射線衍射物相結構分析
1.4.2雷射拉曼物相分析
1.4.3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11 5納米材料表面化學形態分析
1.5.1俄歇電子能譜
1.5.2 X射線光電子能譜
1.5.3紫外光電子能譜
參考文獻
第2章納米材料的前處理方法
2.1碳納米材料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1富勒烯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2碳納米管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3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分散
2.2量子點的表面修飾與生物毒性
2.2.1量子點的表面修飾
2.2.2量子點的生物毒性
2.3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分散與離子釋放
2.3.1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分散
2.3.2金屬離子釋放及對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生物效應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生物樣品中納米材料的檢測技術
3.1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
3.1.1碳納米材料的放射性標記
3.1.2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放射性標記
3.2無機元素分析方法
3.2.1電感耦合電漿質譜法
3.2.2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分析
3.3其他分析方法
3.4基於同步輻射技術的納米材料轉化分析方法
3.4.1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3.4.2微束X射線螢光光譜
3.4.3掃描透射軟X射線顯微成像
參考文獻
第4章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4.1急性毒性實驗
4.1.1經呼吸道染毒
4.1.2經口染毒
4.1.3經皮膚染毒
4.1.4經注射染毒
4.2長期毒性實驗
4.2.1呼吸系統毒性
4.2.2心血管系統毒性
4.2.3神經系統毒性
4.2.4生殖/發育毒性與致畸效應
4.2.5致癌效應
4.3檢測指標
4.3.1基本指標
4.3.2血液指標
4.3.3尿液指標
4.3.4肺部毒性指標
4.3.5心血管系統毒性指標
4.3.6肝臟毒性指標
4.3.7腎臟毒性指標
4.3.8神經毒性指標
4.3.9生殖/發育毒性指標
4.3.10致癌性指標
參考文獻
第5章細胞毒理學研究方法
5.1細胞毒性的檢測
5.1.1細胞形態學觀察
5.1.2細胞生長狀態觀察
5.1.3細胞存活率的測定
5.1.4細胞增殖能力的測定
5.1.5細胞代謝活力的測定
5.2細胞凋亡的檢測
5.2.1形態學觀察
5.2.2生化指標的檢測
5.2.3細胞凋亡時線粒體膜電位改變的測定
5.2.4 Caspase活性的檢測
5.2.5流式細胞術
5.3細胞氧化應激的測定
5.3.1 ROS的測定
5.3.2抗氧化生物標誌物的檢測
5.3.3其他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的檢測
5.4炎症細胞因子的測定
5.5納米材料的細胞內攝分析
5.5.1電子顯微鏡檢測
5.5.2元素含量分析
5.5.3螢光譜學分析
5.5.4納米顆粒細胞內攝分析新技術
5.6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的高通量篩選方法
5.7納米顆粒的物理化學特性對體外細胞實驗的影響
5.7.1吸附能力
5.7.2光學特性
5.7.3催化活性
5.7.4磁性
5.7.5溶解性
5.7.6納米顆粒的團聚
參考文獻
第6章分子毒理學研究方法
6.1 DNA損傷檢測
6.1.1 DNA鏈斷裂的檢測
6.1.2 DNA加合物的檢測
6.2基因突變的檢測
6.2.1 Ames實驗
6.2.2 hprt基因正向突變實驗
6.3染色體畸變分析
6.3.1 G顯帶分析
6.3.2螢光原位雜交技術
6.3.3微核實驗
6.3.4姐妹染色單體交換
6.4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方法
6.4.1基因晶片技術
6.4.2反轉錄一聚合酶鏈式反應
6.4.3 Northern印跡雜交
6.5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6.5.1雙向電泳技術
6.5.2質譜技術
6.5.3蛋白質晶片技術
……
第7章 納米材料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8章定量構效關係研究方法
第9章納米材料的環境行為與毒理
索引
前言
第1章納米材料的表征
1.1納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1.1.1電鏡觀察法
1.1.2離心沉降法
1.1.3雷射粒度分析法
1.1.4電超聲粒度分析法
1.1.5比表面積法
1.1.6 X射線衍射線寬法
1.1.7 X射線小角散射法
1.1.8拉曼散射法
1.1.9質譜法
1.1.10電泳法
1.1.11顆粒測量新技術及其發展
1.2納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1.2.1掃描電子顯微鏡
1.2.2掃描探針顯微鏡
1.3納米材料的化學組成分析
1.3.1原子光譜
1.3.2 X射線螢光光譜
1.3.3電感耦合電漿質譜
1.3.4中子活化分析
1.3.5微區化學組成分析
1.3.6表面化學組成分析
1.4納米材料的結構和晶形分析
1.4.1 X射線衍射物相結構分析
1.4.2雷射拉曼物相分析
1.4.3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11 5納米材料表面化學形態分析
1.5.1俄歇電子能譜
1.5.2 X射線光電子能譜
1.5.3紫外光電子能譜
參考文獻
第2章納米材料的前處理方法
2.1碳納米材料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1富勒烯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2碳納米管的表面修飾與分散
2.1.3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分散
2.2量子點的表面修飾與生物毒性
2.2.1量子點的表面修飾
2.2.2量子點的生物毒性
2.3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分散與離子釋放
2.3.1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分散
2.3.2金屬離子釋放及對納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生物效應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生物樣品中納米材料的檢測技術
3.1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
3.1.1碳納米材料的放射性標記
3.1.2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放射性標記
3.2無機元素分析方法
3.2.1電感耦合電漿質譜法
3.2.2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分析
3.3其他分析方法
3.4基於同步輻射技術的納米材料轉化分析方法
3.4.1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3.4.2微束X射線螢光光譜
3.4.3掃描透射軟X射線顯微成像
參考文獻
第4章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4.1急性毒性實驗
4.1.1經呼吸道染毒
4.1.2經口染毒
4.1.3經皮膚染毒
4.1.4經注射染毒
4.2長期毒性實驗
4.2.1呼吸系統毒性
4.2.2心血管系統毒性
4.2.3神經系統毒性
4.2.4生殖/發育毒性與致畸效應
4.2.5致癌效應
4.3檢測指標
4.3.1基本指標
4.3.2血液指標
4.3.3尿液指標
4.3.4肺部毒性指標
4.3.5心血管系統毒性指標
4.3.6肝臟毒性指標
4.3.7腎臟毒性指標
4.3.8神經毒性指標
4.3.9生殖/發育毒性指標
4.3.10致癌性指標
參考文獻
第5章細胞毒理學研究方法
5.1細胞毒性的檢測
5.1.1細胞形態學觀察
5.1.2細胞生長狀態觀察
5.1.3細胞存活率的測定
5.1.4細胞增殖能力的測定
5.1.5細胞代謝活力的測定
5.2細胞凋亡的檢測
5.2.1形態學觀察
5.2.2生化指標的檢測
5.2.3細胞凋亡時線粒體膜電位改變的測定
5.2.4 Caspase活性的檢測
5.2.5流式細胞術
5.3細胞氧化應激的測定
5.3.1 ROS的測定
5.3.2抗氧化生物標誌物的檢測
5.3.3其他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的檢測
5.4炎症細胞因子的測定
5.5納米材料的細胞內攝分析
5.5.1電子顯微鏡檢測
5.5.2元素含量分析
5.5.3螢光譜學分析
5.5.4納米顆粒細胞內攝分析新技術
5.6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的高通量篩選方法
5.7納米顆粒的物理化學特性對體外細胞實驗的影響
5.7.1吸附能力
5.7.2光學特性
5.7.3催化活性
5.7.4磁性
5.7.5溶解性
5.7.6納米顆粒的團聚
參考文獻
第6章分子毒理學研究方法
6.1 DNA損傷檢測
6.1.1 DNA鏈斷裂的檢測
6.1.2 DNA加合物的檢測
6.2基因突變的檢測
6.2.1 Ames實驗
6.2.2 hprt基因正向突變實驗
6.3染色體畸變分析
6.3.1 G顯帶分析
6.3.2螢光原位雜交技術
6.3.3微核實驗
6.3.4姐妹染色單體交換
6.4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方法
6.4.1基因晶片技術
6.4.2反轉錄一聚合酶鏈式反應
6.4.3 Northern印跡雜交
6.5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6.5.1雙向電泳技術
6.5.2質譜技術
6.5.3蛋白質晶片技術
……
第7章 納米材料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8章定量構效關係研究方法
第9章納米材料的環境行為與毒理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