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浪天池

納浪天池是一組天池群,由柴路池、骨沙池和日尼光池三個天池組成,位於卓尼縣納浪鄉納浪村納浪溝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浪天池
  • 地理位置:卓尼縣納浪鄉納浪溝中
  • 組 成:柴路池、骨沙池、日尼光池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池風光、榜車崗、天池梁
  • 旅遊季節:夏、秋
天池組成,地形水源,日尼光池,

天池組成

納浪天池是一組天池群,由柴路池、骨沙池和日尼光池三個天池組成,三池均位於卓尼縣納浪鄉納浪村納浪溝當中,故稱為納浪天池。
柴路池
在納浪溝直溝柴路灣與當中溝狍鹿灣交界處的埡口,為V形地勢底部積水,天池呈橢圓形,池水面積2畝見方,水面海拔3100米,池南邊石山高聳(3140米),石崖陡峭,蒼松樺木茂盛,遮光蔽日,北岸山坡平緩(3118米),草甸茂密,東西兩側為大缺口,兩邊懸崖峭壁,池水澇不溢,旱不枯,水面終年穩定,池水清澈,波光粼粼,水中生存著小鯢、小蝦、蟾蜍等小型兩棲動物。
骨沙池
在柴路灣西北方2公里的當中溝骨沙灣和賽溝下溝交界處的埡口,為U形地勢底部積水,天池呈橢圓形,池水面積1畝見方,水面海拔3083米,池南邊石崖高聳(3155米),地勢陡峭,蒼松樺木茂盛,池水和南峰間為一小片沼澤地,北岸山坡地形平緩(3160米),水草豐茂,東西兩側為大缺口,池水清澈但面積隨降雨變化比較明顯,水中生存著小鯢、小蝦、蟾蜍等兩棲動物,天池周圍為平坦寬闊的山頂草甸。
日尼光池
在柴路池向南5公里當中溝日尼光灣與直溝巴瑪灣交界處的山頂,面積4畝見方的圓形池塘,地形為本段山體最高端,四周為緩坡森林和草山,雨季為池,旱季為草灘,是季節性池塘。該天池是當地百姓的聖水,天旱時節在此祭祀祈雨。

地形水源

柴路池、骨沙池
柴路池和骨沙池在地形構造、池水形成和整體樣貌極為相似。
天池處在南北走向山體上東西穿通的埡口當中,南北兩峰夾持,呈南陡北緩的不對稱V字形(柴路池)埡口、U字形(骨沙池)埡口,南側為石峰,坡度在80度以上,樹木茂盛,遮擋了秋末到初春旱季時的陽光;北側平緩,坡度在45度左右,草甸茂密。
南峰的岩石層南高北低傾斜,峰體四面的降雨形成地下水沿著岩石層在峰腳池畔流出,形成泉水終年不枯,形成小片沼澤地,再向北注入天池,成為池水的主源;北坡匯水面積比南峰大、坡度平緩,為稀疏灌木草甸,土壤以滲水較差的黏質黑土為主,北坡山腳有小量季節性泉水和地表徑流,成為池水的來源之一。
天池位於迭山北坡的褶皺地納浪溝,屬多雨區,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雨水成為池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天池水區底部為滲水極差的的黏質黃土,防止了池水的下滲,池水岸邊為滲水較差的黏質黑土,兩者結合有效的控制了池水的盈虧,使池水始終保持穩定。
池水無明顯出口,只在東西兩側懸崖下有泉水流出。
天池海拔高溫度低(20度以下),天池位於森林腹地,濕度較大,蒸發量小,減小了池水的損失。
南峰的遮陰作用(整個冬季的3個月),極大地減小了冬季旱季的蒸發,保持了水量。
由於骨沙池的埡口底部寬闊、匯水面積較大,池水靠近北側山體,山體遮陰較柴路池弱,導致骨沙池的 池面變化季節變化較大。

日尼光池

該池處在南北走向山體頂部,是一塊南北長270米、東西寬88米的平地,中間略低四周偏高,平地中心以滲水極差的的黏質黃土為主,向四周逐漸變成滲水較差的黏質黑土,降雨在中心匯聚成池塘,由於四周沒有遮陰的山體和樹木,加上四季山風較大,從而加大蒸發量。降雨成為池水的唯一來源,雨季池水在中心匯聚池面擴大,池水從四周緩慢下滲和池面蒸發,旱季失去水源而蒸發極大從而造成湖泊乾涸形成草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