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省南部建水縣臨安鎮南40公里坡頭鄉,明清時有彝族納樓茶甸長官司。光緒九年(1883年)因內部爭議分為四土舍,民國初改為土知州,為納樓茶甸長官司副長官...
建水納樓司署俗稱建水納樓土司衙門,位於建水縣城南約50公里的坡頭鄉彝族聚集村——回新村,為古代赫赫有名的西南三大彝族土司之一的納樓茶甸副長官司所在地,簡稱...
位於雲南省南部建水縣臨安鎮南40公里坡頭鄉,明清時有彝族納樓茶甸長官司。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因內部爭議分為四土舍,民國初改為土知州,為納樓茶甸長官司副...
納樓土司司治建水縣官廳,相關文獻《臨安府志》......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授普少為 納樓茶甸副長官司,轄地號稱“三江八里”注②。據《臨安府志》記載:“其...
納樓土司府又稱納樓長官司署,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鎮南40公里坡頭鄉,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明清時期世代統治紅河兩岸地區的納樓茶甸副...
納樓茶甸長官司:元為納樓千戶屬和泥路。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納樓茶甸長官司,改屬臨安府。教化三部長官司:元為教合三部(強現三部)屬阿寧萬戶。洪武十五年...
明洪武十五年(1382),納樓茶甸第九副長官司轄“三江八里”(“三江”即紅河、藤條江、黑江,“八里”即永順里、樂善里、安正里、崇道里、敦厚里、復盛里、太和...
早在唐宋之際,這裡的納樓部就是東爨三十七部之一。元時為納樓茶甸千戶,明代為滇南臨安府屬9土司之首的納樓茶甸副長官司所在地。該長官司曾與貴州水西土司...
馬街鄉的納樓土司歷史長,轄地廣,影響大。明洪武十五年(1382),稱“納樓茶甸副長官司”直到民國時期。清末由於土司普姓家族內互相爭奪權位。造成骨肉相殘不止,...
經濟社會發展據歷史資料記載,明清時期,沙拉托鄉屬臨安府納樓茶甸長官司轄地,解放前被土司占領,人民深受壓迫,生活疾苦,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獲得...
大理政權後期改通海都督府為秀山郡,轄阿僰部(今建水縣)、納樓部、石平邑、目則城(今蒙自)等,相當於縣一級政區。還轄有鐵容甸部(今紅河縣東南之下虧容)、...
元朝憲宗四年(公元1254年)設定和泥路(思陀,今紅河縣樂育),轄區內有半溪落恐部軍民萬戶、溪處部軍民副萬戶、納樓茶甸部軍民千戶等。隸屬於臨安(通海)廣西(...
旅遊資源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回新納樓長官司署、龍岔河古墓群和自然生態旅遊以及...明清時期為納樓茶甸土司地。民國初年為官廳行政委員地,後改為建水縣官廳縣佐...
當時,西南三宣六慰中的寮國、木邦、孟養、緬甸、孟密等國互相仇殺,師宗州(治今雲南師宗)、納樓茶甸長官司(治今雲南建水南官廳)、思陀甸長官司(治今雲南紅河...
俱平滇後授。長官司:長官三人,騰越 屬戶撒臘撒,臨安府屬納樓、茶甸,各一人。副長官司二人。大理府屬十二關,臨安府屬虧容甸,各一人。土千戶一人。虧容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