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納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雲南省香格里拉縣建塘鎮
- 面積:0.37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452.42畝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迎環境日活動,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通、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42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4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 %和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 20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1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 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通、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41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4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 %和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 20輛,機車5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30萬元,占總收入的32 %;畜牧業收入14.40萬元,占總收入的4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5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3.90萬元,占總收入的12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
工資性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1,40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30萬元,占總收入的32 %;畜牧業收入14.40萬元,占總收入的4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5頭,肉牛20頭,肉羊0頭);
漁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3.90萬元,占總收入的12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1,40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畜牧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09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7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畜牧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09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7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迎環境日活動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是國際重要濕地,也是滇西北最大的春季牧場,四周群山環抱,林木蒼翠。每年5月,納帕海便已綠草茵茵,各種野花競相開放,到處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成為生態旅遊和市民休閒好去處。近年來,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禁牧及旅遊規範管理,通過實施生態恢復、排澇泄水、攔水壩、環湖公路整修等工程,增強了納帕海濕地區域的生態系統,是香格里拉市的“綠肺”。
5月31日,在“6·5”環境日到來之際,州環保局與納帕海濕地管理局組織納帕村村民義務清理環湖沿線、溝渠河道及村莊附近垃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引導村民及遊客樹立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人人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