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納卡衝突
- 地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時間:1988年2月
- 參戰方:亞美尼亞
歷史背景,情況介紹,衝突再起,中國立場,各方態度,俄羅斯,土耳其,歐安組織,
歷史背景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位於外高加索,面積4400平方公里。蘇聯時期,它是亞塞拜然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多數居民為亞美尼亞族人。
由於對當地經濟和生活條件不滿意,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一直謀求將納卡併入亞美尼亞。1988年2月,主要由亞美尼亞人組成的納卡州蘇維埃要求把這一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管轄。同年6月,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表示同意接管納卡州,但亞塞拜然方面堅決拒絕變更領土的任何要求。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也不同意改變納卡州的歸屬。與此同時,納卡州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衝突卻愈演愈烈。
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亞美尼亞占領了納卡及其周圍原屬亞塞拜然的部分領土。1994年,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定,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
1992年,在俄羅斯倡議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歐安組織的前身)成立了由12國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為該小組聯合主席國。自此,有關納卡問題的不同級別談判在明斯克小組框架內陸續舉行,但談判至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4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全面停火達成協定,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小規模衝突不斷。
情況介紹
早在70年代蘇聯國內民族問題突出的年代,納卡州的民族爭端成為蘇聯民族問題一個代表,但當時這一地區並未發生衝突事件,當時的蘇共中央有人建議把納卡州升格為納卡共和國,脫離亞塞拜然,也不歸屬亞美尼亞而歸屬蘇聯中央直接領導,以解決納卡問題,但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聯領導層認為民族問題較為複雜,不要輕易改變當時的現狀和法律,以免發生更大規模的問題,納卡問題就此擱置,也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1988年2月,納卡當局在亞美尼亞支持下宣布脫阿入亞。1989年6月宣布獨立,亞阿兩族爆發衝突。蘇聯解體後衝突演變為阿亞戰爭,亞占領納卡及其附近地區。在俄羅斯等國調停下,阿亞雙方於1994年5月實現停火。兩國接受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三主席為俄、美、法)的調解。1997年9月,三主席提出分階段解決納卡問題方案,即亞先撤出納卡以外的阿被占領土,然後就納卡地位進行談判。亞予以拒絕,堅持納卡作為一方參加談判,並提出撤軍與最終確定納卡地位一攬子解決。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組提出阿同納卡組成“共同國家”的方案。阿認為該建議賦予納卡同阿平等地位不能接受,主張納卡在阿主權範圍內享有高度自治。1999年至今,阿亞兩國總統進行了多次直接會晤,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衝突再起
2016年4月2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邊境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1日晚至2日發生軍事衝突,兩國互指對方破壞停火協定。
亞塞拜然國防部2日發表聲明說,亞美尼亞軍隊破壞雙方停火協定,使用迫擊炮和大口徑機槍向阿境內開火,阿方武裝部隊迅即採取反制措施。
“12名亞塞拜然軍人在行動中喪生,”聲明說,“另有一架直升機遭亞美尼亞軍隊擊落。”
按亞塞拜然國防部的說法,阿方武裝部隊成功控制了“兩處戰略高地和一處村莊”。
亞美尼亞國防部同一天發表聲明,稱亞塞拜然方面1日晚出動坦克、直升機和迫擊炮等重型武器,發起“大規模進攻”。
雙方接觸地區發生了數日激戰,並且有重武器使用,造成約300人喪生。據薩卡科夫介紹,目前雙方均未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只能固守原有陣地。他認為這很可能會為未來衝突再度加劇埋下火種。薩卡科夫稱兩國領導人的表態不過是不具任何約束力的一紙聲明。
中國立場
中國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應通過和平談判政治解決。中方歡迎阿亞兩國總統直接會晤,希望兩國通過和談儘快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公正合理的解決辦法。中國支持國際社會為和平解決納卡衝突所作的努力,並將繼續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場合為促進該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自己的貢獻。
各方態度
俄羅斯
2016年4月,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和外長拉夫羅夫2日分別與阿亞兩國防長和外長舉行緊急電話磋商,敦促兩國停火。
土耳其
歐安組織
2016年4月,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聯合主席國2日也對納卡地區發生激烈交火表示“嚴重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