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紋針尾雀代表物種的普通亞種,雄性成鳥(繁殖羽):全身羽色呈法蘭絨淺灰色;鼻須及前額基部絨黑色;眼先,眼周,臉頰部及耳羽區,連成界限清晰的純白...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雷氏針尾雀。雄性成鳥:通體黑色,具紫色金屬閃光;嘴基部前額羽為簇狀絨黑色羽叢並向前延伸於嘴峰上,嘴峰除尖端外全為簇狀羽覆蓋;額、眼先、頰及耳羽絨黑色;頭頂、頸具鱗狀斑金屬光澤;背、肩、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具紫藍光澤;...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形態特徵 灶鳥科共有59屬,約240種,588個亞種。分布局限於中美洲和南美洲。是...
灰眉針尾雀,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繁殖方式 灰眉針尾雀繁殖期約在3—6月間,巢多置於闊葉樹頂端...
紅白針尾雀棲息于海拔約890—1010米,是山區熱帶闊葉雨林鳥類;在林間空曠草地、山谷間開闊河流岸旁或潮濕的沼澤地帶活動,它經常長時間的停留在孤立的喬木頂端,時而突然急速飛起,捕捉空中過往飛行的昆蟲,或飛翔穿插於密樹中。它飛翔較緩慢...
紅臉針尾雀繁殖期約在3—6月間,巢多置於闊葉樹頂端高處一些小的分枝末端枝杈上,巢呈杯形,與卷尾科的其他種類相似。像小孩搖籃似的隨風搖擺。巢主要由細枝、蘆葦莖、根和枯草等材料構成,牢固地固定在枝權上。巢外壁還有蛛網,有時...
灰頭針尾雀,雀形目灶鳥科鳥類。形態特徵 體長約12厘米。嘴粗短,圓錐狀,黑色。虹膜暗紅褐色。額、後頸純栗褐色。眼下緣、眼先、頦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頰、耳羽和頸側白色,耳羽後部具有黑色斑塊,上體砂褐色,翕和兩肩密布黑色...
這科鳥類包括掘穴雀、爬地雀、灶鳥、針尾雀、棘尾雀、卡納灶鳥、軟尾雀、棘雀、爬樹雀、拾葉雀等屬。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繁殖方式 繁殖期約在3—6月間,巢多置於闊葉樹頂端...
暗胸針尾雀棲息于海拔約890—1010米,是山區熱帶闊葉雨林鳥類;在林間空曠草地、山谷間開闊河流岸旁或潮濕的沼澤地帶活動,它經常長時間的停留在孤立的喬木頂端,時而突然急速飛起,捕捉空中過往飛行的昆蟲,或飛翔穿插於密樹中。它飛翔較...
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灶鳥科,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項圈針尾雀,嘴基部前額羽為簇狀絨黑色羽叢並向前延伸於嘴峰上,嘴峰除尖端外全為簇狀羽覆蓋;額、眼先、頰及耳羽絨黑色;頭頂、頸具鱗狀斑金屬光澤;背、肩、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具紫藍光澤。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
中文名稱棕胸針尾雀,拉丁學名Synallaxis erythrothorax,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5厘米)的棕褐色鶥。栗褐色尾略長而凸。上體棕褐,眉紋近灰且後端成深色,髭紋黑白色。喉...
有些種類也分布於溫帶貧瘠的安第斯山脈高地,甚至有2種抖尾地雀居住在海岸岩石上,並在海邊衝浪。灶鳥一般都在森林的地面搜尋昆蟲等食物,海邊生活的則在退潮時啄食暴露出的貽貝。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
綠針尾雀棲息活動於城郊區村莊附近和廣大農村,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後高大的椿樹上營巢繁殖。分布於南美洲;它性喜結群鳴鬧咬架,是好鬥的鳥類,習性兇猛,特別在繁殖期間,如紅腳隼、烏鴉、喜鵲等鳥類侵入或臨近它的巢附近時,則奮起衝擊...
淡色針尾雀棲息活動於城郊區村莊附近和廣大農村,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後高大的椿樹上營巢繁殖。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生活習性 多成對活動於800m以下的山坡、平原丘陵地帶闊葉林樹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