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巾

紋巾

昔日,廣東廉江人非常喜歡使用紋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紋巾
  • 外文名:Wen towel
  • 別稱:水布 ;汗巾
  • 用途:上衣,浴巾 ;擦汗
  • 流行地區:廣東
簡介,用途,現狀,

簡介

昔日,廉江人喜歡使用紋巾。在當地農村里,成年人幾乎都有一條“紋布”,一般都有四五尺長。大多數都喜歡購買白底黑格兒的布縫成“紋巾”。因為這種布不但便宜、奈用,而且美觀,所以為大夥所喜愛。

用途

那時,廉江人把“紋巾”作為“寶物”,因為它的用途非常廣。
首先是“紋巾”可作擦汗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地里勞動,經常是汗流浹背,汗珠滿臉。於是,便可用“紋巾”來擦汗。如是盛夏大暑,天氣炎熱,就跑到河邊、水渠或池塘那兒,洗濕“紋巾”,然後用來抹抹身,於是便熱清身爽,愜意得很。
“紋巾”常常被拿來作為衣服用。過去人們經濟緊張,對衣服愛護倍加。暑天,不少男人都只是穿短褲而不穿衫兒。到田間去勞動,用“紋巾”披在裸著的上身上,便可避免日頭的曬灼,保護皮膚。再說,風兒吹來,那“紋巾”飄起來,等於為人扇涼,十分爽快。所以,有人把“紋巾”幽默地稱之為“扇風衣”。
“紋巾”也常用作“浴巾”。人們去河裡、池塘里沖涼(洗澡),就帶上“紋巾”。到了河岸,解去上衣,用“紋巾”在腰間一圍並紮緊,成了一條“裙”,把害羞的東西遮掩住了,於是便可把褲子解了下來,安然地下水去。沖涼之後,從水裡出來,又重新把“紋巾”圍起屁股,圍得嚴嚴實實的,大大方方地上岸來,順順噹噹地穿回褲子。
“紋巾”還可以用來做“布包”,包裹東西。每逢薯收,大夥就在收空的番薯地里燒薯窯。從窯子裡燒熟的番薯香噴噴的,燒薯窯的人捨不得全吃,總是留下一部分最好吃的,用“紋巾”結成布包裝起來,帶回家去,或敬給父母親,或分給小孩子吃,讓大家共同分享。每逢山上的水果成熟的時候,孩子們到山坡上去放牛,就在那兒摘山稔子、楊桃、山竹、石榴,用“紋巾”包起來,高高興興地帶回家去,讓父母、弟妹“賞新”。
孩子們也有一部分有“紋巾”。孩子們的“紋巾”的用途就更廣了。每當颳大風時,一些小孩子就捏著“紋巾”的一端,迎著風狂跑。於是,那條長長的紋巾就“颯颯”地作響起來,飄舞起來,形狀就迅速地變幻起來:時而變成絢麗的彩練,時而變成起伏的波浪,時而變成扭動著身軀的長龍,時而變成尾巴長長的彩色蜻蜓,時而變成身子一節一節兒的蜈蚣……目睹著“紋巾”的千變萬化,小孩子們樂得跳著蹦著,笑著喊著,完全陶醉在田園的歡樂氛圍中。
喜歡打扮是小孩子的天性。那條長長的“紋巾”,就成了他們魔幻般的裝飾物:當他們要跟隨父母去山裡割芒草的時候,把“紋巾”一圈一圈地纏在頭上,手裡握著一切鐮刀,就儼然成了一個出眾的樵夫;當他們在外面野炊的時候,把“紋巾”圍在腰間,就儼然成了一個出色的做菜師傅;當他們做遊戲的時候,把“紋巾”斜掛在肩胛上,就儼然成了一個令人注目的商人;當他們趕鴨群時,就把“紋巾”縛在那條趕鴨棍的末端上,讓它高高地揚起來,在空中飄舞,幻變成老鷹的模樣,並張開喉嚨大聲呼喊:“老——鷹——來——了,老——鷹——來——了。”鴨子聽到那膽寒的驚呼,偏著頭看著空中那鷹的身影,立刻從四面八方奔回來……

現狀

當年,“紋巾”成了廉江人的一大特色;如今,用“紋巾”的人畢竟少了,但年紀稍大的人都不會忘記它。如果你到農村,還可以見到一些老人仍然用“紋巾”,他們對這玩意兒有著依依不捨的深厚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