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鰭冠海龍(紅鰭海龍)

紅鰭冠海龍

紅鰭海龍一般指本詞條

紅鰭冠海龍(學名: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是海龍科、冠海龍屬動物。體細長呈鞭狀,軀幹部為六棱形,尾部為四棱形;體高稍大於體寬;頭細長,與身體在同一直線上;吻細長呈管狀;眼中等大,圓形,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微凹;鼻孔每側2個,很小,相距很近,緊位於眼前緣;口很小,前位,上下頜短小,微可伸縮;無齒;鰓蓋隆起,主鰓蓋具1完全的中縱棱;體無鱗,完全為骨環所包;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錯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棱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紅鰭冠海龍棲息於20米深的淺海沿岸,常發現於海藻、島礁叢中或光線黑暗處,靠吻部伸長吸食食餌。對鹽度適應能力較強,適溫範圍廣,游泳緩慢,常作垂直遊動。幼體食微型浮遊動、植物;成體食小型甲殼類。卵生,表現為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雌性爭奪和守護雄性。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鰭冠海龍
  • 拉丁學名: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棘背魚目
  • 亞目海龍亞目
  • 海龍科
  • 亞科海龍亞科
  • 冠海龍屬
  • :紅鰭冠海龍
  • 亞種:0 
  • 命名者及年代:Bleeker, 1851
  • 英文名:Bloodspot pipefish、Dragon-faced Pipefsih
  • 英文名:Reef pipefish、 Reeftop pipefish、Yellow-streaked pipefish
  • 保護級別IUCN標準:LC(無危) 
  • 同義學名:Corythroichthys isigakius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同義學名:Corythroichthys elerae Evermann and Seale, 1907
  • 同義學名:Ichthyocampus papuensis Sauvage, 1880
  • 同義學名:Syngnathus crenulatus Weber, 1913
  • 同義學名:Syngnathus fasciatus Gray, 1830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背鰭27~30;胸鰭14;臀鰭3~4;尾鰭9~10;骨環16~18+32~37;背鰭下骨環1+9。
體長為頭長5.0~7.2倍,頭長為吻長1.9~2.1倍,為眼徑6.0~6.5倍,為眼間隔9.0~9.5倍。
體細長呈鞭狀,軀幹部為六棱形,尾部為四棱形,軀幹部的上側棱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下側棱則與尾部下側棱相接,中側棱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與尾部上側棱近相連續。體高稍大於體寬。頭細長,與身體在同一直線上。吻細長呈管狀,吻部背中棱低位或僅留痕跡。眼中等大,圓形,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微凹。鼻孔每側2個,很小,相距很近,緊位於眼前緣。口很小,前位,上下頜短小,微可伸縮。無齒。鰓蓋隆起,主鰓蓋具1完全的中縱棱。鰓孔窄小,位近頭背緣。肛門位於體前方35處腹面。
體無鱗,完全為骨環所包。體上棱嵴突出。背鰭較長,完全位於尾部,起於第一尾環上,止於第十尾環。臀鰭極短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較寬,扇形,側位。尾鰭圓形。
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錯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棱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生活習性

紅鰭冠海龍棲息於20米深的淺海沿岸,棲息地包括沙子、淤泥、珊瑚、碎石、礁灘、藻類、紅樹林和海草地帶。對鹽度適應能力較強,適溫範圍廣,游泳緩慢,常作垂直遊動。常發現於海藻、島礁叢中或光線黑暗處,靠吻部伸長吸食食餌。幼體食微型浮遊動、植物。成體食小型甲殼類(如橈足類、端足類、糠蝦、細螯蝦等)。紅鰭冠海龍生長快,幼體尤為迅速。

分布範圍

海域:紅鰭冠海龍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從東非、馬達加斯加和紅海以東至萬那杜都有分布。在太平洋,從澳大利亞昆士蘭到琉球島緯度範圍內均有分布。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土(查戈斯群島)、斐濟、印度(安達曼群島、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巴厘島、巴布亞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島、小巽他群島、馬魯古)、約旦、肯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沙撈越、沙巴、馬來西亞半島)、馬爾地夫、模里西斯、莫三比克、新喀里多尼亞、阿曼、帛琉、中國、日本、巴布亞紐幾內亞、北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南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斯里蘭卡、萬那杜。
鰭冠海龍分布圖鰭冠海龍分布圖

繁殖方式

紅鰭冠海龍是卵生的,表現為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雌性爭奪和守護雄性。它們每個季節交配多次,妊娠期為9~19天。繁殖時,雌體產卵於雄魚育兒囊中,卵在囊內受精,卵孵化後,囊自然張開,幼魚即游出親體外。懷卵量約為400餘個。在日本南部10月至次年4月的非繁殖季節,紅鰭冠海龍保持結對,配對的配偶具有配偶識別能力。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人類還沒有對紅鰭冠海龍進行專門的調查或種群數量估計。為了確定紅鰭冠海龍的種群數量和豐富度趨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2015)。紅鰭冠海龍的交易低水較低,對其威脅不大。珊瑚礁的不斷喪失對其有一定的威脅,但它們能夠利用各種各樣的其他棲息地類型。

主要價值

紅鰭冠海龍被廣泛用於傳統藥物和水族館貿易,也可用於乾貨貿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