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走馬胎是一種中藥,其基源為紅背兔兒風。產於四川、陝西南部和甘肅東部。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被棕色長密絨毛,莖高約30厘米,葉生於莖基部,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有3小花,瘦果被疏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走馬胎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族:帚菊木族
- 屬:兔兒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口根狀莖粗短,直或彎曲,長不超過3厘米,直徑3-5毫米,密生纖維狀鬚根,根頸密被向上的粗長毛。莖直立,單一或雙生,極細弱,花葶狀,除花序外不分枝,高17-40厘米,基部直徑約1毫米,被褐色長柔毛。葉基生的密集,呈蓮座狀,葉片紙質,長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9厘米,寬2.3-4.3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心形,兩耳通常略重疊,邊全緣或有疏的胼胝體狀小齒,具深褐色、向上彎拱的密緣毛,上面綠色,具灰白的雲石狀斑紋,被貼伏的疏硬毛或脫落變無毛,下面紫紅色,被褐色長硬毛,尤以基部及脈上較密;基出脈3條,中脈上部2對互生側脈均弧形上升,離緣彎拱連線,網脈有時明顯,網眼大;葉柄長3-11厘米,無翅,密被深褐色、長4-7毫米的粗硬毛;莖生葉少而小,披針形,長10-28毫米,寬3-9毫米,頂端短尖,基部鈍或略狹,絕無心形者,被毛與基生葉相似,1脈或有時具1對不顯著的側脈,葉柄短,下部的長5-8毫米,上部的更短或近無柄。頭狀花序通常具花3朵,於花期直徑6-8毫米,具梗,於莖頂排成下部狹、上部開展的圓錐花序,圓錐花序長12-18厘米,花序軸和分枝均被長硬毛;總苞圓筒形,直徑4-5毫米;總苞片約5層,均無毛,外層卵形至闊卵形,長2.5-3毫米,寬1-1.5毫米,頂端長漸尖,尖頭銳利,中層狹橢圓形至長圓形,長4-5毫米,寬1-1.2毫米,頂端漸尖,最內層長圓形,長約11毫米,寬約1.2毫米,頂端長尖;花托不平,無毛,直徑約1毫米。花全部兩性,花期9-10月者,花冠不開裂,隱藏於冠毛之中,長約為冠毛的2/3;花葯長2.2毫米,內藏,頂端鈍圓,基部的尾芒尖,長不足1毫米;花柱分枝內藏,線形,頂端鈍,內側略扁,長達1毫米。5-6月開花的植株,花冠略露出於冠毛之外,長可達7毫米,檐部5裂,裂片長圓形,長2-3毫米;花葯長約4毫米,頂端鈍,基部的尾長達1.2毫米;花柱分枝內側扁,頂端圓,內藏,不伸出於藥筒之外。瘦果紡錘形,具8縱棱,長約5毫米,直徑1.2-1.5毫米,被疏柔毛。冠毛近等長,褐黃色,羽毛狀,長約6.5毫米,基部聯合成環。花期5-6月及9-10月。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中或林地岩石上。
分布範圍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
主要價值
【藥名】紅走馬胎
【類別】止咳化痰藥;活血止痛藥
【拼音】hóng zǒu mǎ tāi
【英文名】mamillate ardisia herb
【科屬】菊科
【基源】為菊科植物紅背兔兒風的全草。
【藥用部位】全草
【基源形態】
紅走馬胎
![紅走馬胎 紅走馬胎](/img/b/0a3/nBnauczNihTMxIjYyYmYmNDNzUDZ5YWMyUjN5EmM1MDM1kTZ3gTYzMjZiN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紅背兔耳風:多年生草本,高約30cm,根狀莖短,必被棕色長絨毛。莖直立,直棕色柔毛。葉基生;葉柄長2-8cm,密被棕色長絨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綠色,有灰白色雲石狀斑紋,下面紫紅色,全緣,兩面及邊緣被棕色長絨毛,莖生葉極小,長0.5-1.5cm。頭狀花序多數,排成狹或上部較寬的復總狀,每個頭狀花序有3小花;總苞片約5層,外層小,卵形,內層披針形,先端極尖,邊緣膜質;花兩性,白色;花冠5深裂。瘦果疏生柔毛;冠毛淡棕色。
【採收加工儲藏】春、夏季采,洗淨,曬乾。
【性味】味辛;甘;性溫。
紅走馬胎
![紅走馬胎 紅走馬胎](/img/5/a96/nBnauATNjRTYwEDOxgzY2YmYjNGZmZGZkZDNwUGZzIWOwEDZ4UjM5UGN3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功效】止咳化痰;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咳嗽;風濕筋骨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