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藤本或攀援
灌木,高達25米,枝圓柱形,深褐色,無毛或幼枝被疏短柔毛。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長4-23厘米,葉柄長1-7厘米,小葉片3-7片,通常3片,紙質,近圓形,卵圓形或披針形,頂端葉片稍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側對稱稍偏斜,全緣,上下兩面均光滑,無毛,下面中脈突出,側脈5-10對,網脈明顯,未達邊緣前即網結,小葉柄長,毫米,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成簇,總梗3-6,長3-9厘米,無毛;花芳香,直徑1厘米;
萼片卵形,長2-3毫米,寬1.2-2毫米,先端邊緣常被緣毛;花瓣白色或黃色,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1-1.5毫米,有縱脈紋,無毛;
雄蕊長2-6毫米;心皮離生,長4毫米,無毛。果實彎月形或橢圓形而稍彎曲,長1.5-2.5厘米,寬0.7-1.5厘米,頂端急尖,沿腹縫線開裂;深綠色,乾時黑色,有縱條紋,具宿存萼。種子橢圓形,長1.5厘米,寬0.6厘米,紅色,全部包以膜質假種皮。
花期4-10月,果期5月至翌年3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斯里蘭卡、印度、澳大利亞(昆士蘭)和中國等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廣東和雲南。生長於丘陵、灌叢、竹林或密林中,可達海拔800米。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於當年8月成熟時採集,選擇飽滿的種子沙藏,共140個;於第二年3月底播種,播種前冷水浸泡30分鐘,淺埋於溫室沙床區。種子經3-4天大量發芽,發芽率近85%。種植時不需進行特別的遮陰處理,注意淋水保濕,尤其是在中國華南區3月底,若晴天時沙床失水較快,需於早、晚補充水分。
扦插
因為河沙的質地疏鬆,具有適中的保水性和孔隙度,因此在沙池進行扦插。選擇整體生長健壯,已經木質化的二年生枝條,截取長約10厘米,有1-2片小複葉的一段,各30段;修剪其小複葉,僅保留靠近基部的2-3片小葉。分別使用50毫克/升和100毫克/升的
NAA溶液浸泡30分鐘,再用竹枝先在沙床上插孔,插入約2/3深,插入後將沙按實,澆1次透水。根據天氣,10天內溫室的噴灌系統每天開1-2次,每次10分鐘,保持濕潤。1個月後約有80%生根,40天后約有70%的個體存活,部分因過於潮濕或不明原因基部發黑死去。
栽培技術
種植:種植場地在溫室附近的露天苗圃,以普通酸性紅壤為主,經過簡單的場地平整、去除雜草和起壟後,將實生苗和扦插苗直接定植。挖穴規格為15厘米×15.厘米×15厘米,株行距為0.5米×0.5米,樹立1排2米高的竹籬笆供其攀附。
施肥:野生紅葉藤生長於闊葉林中,林下土壤有一定厚度的落葉層和腐殖質,因此定植約1個月後潑灑1層塘泥於土壤表面。普通酸性紅壤和砂壤土上生長情況良好,覆蓋速度較快。
澆水:定植後正常早上澆水,約1個月後停止澆水。兩種紅葉藤均長勢良好,說明正常生長後僅靠自然水分就能生長良好,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主要價值
觀賞:紅葉藤是是華南區的鄉土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不會造成生物入侵。同時,嫩葉、果實均具有良好的季相效果,株型也頗為疏散,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生態:生命周期較長,為木質化中型藤本,具有較強的抗風能力,可抵禦沿海區域的大風天氣。
藥用:紅葉藤根和葉:活血通經、止血止痛。用於閉經。葉:外用於跌打損傷、腫痛、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