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莢蒾(原變種)是一種落葉灌木,忍冬科,莢蒾屬,分布於我國西藏東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莢蒾(原變種)
- 拉丁學名: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erubescens
- 科:忍冬科
- 屬:莢蒾屬
- 分布區域:西藏東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當年小枝被簇狀毛至無毛。冬芽有1對鱗片。葉紙質,橢圓形、矩圓狀披針形至狹矩圓形,稀卵狀心形或略帶倒卵形,長6~11厘米,頂端漸尖、急尖至鈍形,基部楔形、鈍形至圓形或心形,邊緣基部除外具細銳鋸齒,上面無毛或中脈有細短毛,下面中脈和側脈被簇狀毛,稀全面有毛,側脈4~6對,大部分直達齒端,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被簇狀毛或無毛。圓錐花序生於具1對葉的短枝之頂,長 (5~) 7.5~10厘米,通常下垂,被簇狀短毛或近無毛,有時毛密而呈絨狀,總花梗長2~6厘米,花無梗或有短梗,生於序軸的第一至第三級分枝上;萼筒筒狀,長2.5~3毫米,通常無毛,有時具紅褐色微腺,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頂鈍,無毛或被簇狀微毛;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高腳碟狀,筒長5~6毫米,裂片開展,長2~3毫米,頂端圓;雄蕊生於花冠筒頂端,花絲極短,花葯黃白色,微外露;花柱高出萼齒。果實紫紅色,後轉黑色,橢圓形;核倒卵圓形,扁,長約7~9毫米,直徑4~5毫米,有1條寬廣深腹溝,腹面上半部有1條隆起的脊。花期4~6月,果熟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 (1500~) 2400~3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西藏東南部。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