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爾基林業局

紅花爾基林業局

紅花爾基林業局始建於1970年,是呼倫貝爾市直屬地方林業六局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南麓,與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相毗鄰,處在大興安嶺與呼倫貝爾草原之間山地與高原、森林與草原的過渡地帶,屬大興安嶺森林生態體系,是國有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生態區。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59.8萬公頃,有林地面積23.47萬公頃,森林履蓋率由32.74%提高到目前的40.6%。是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區,建有國家級樟子松林自然保護區、樟子松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紅花爾基伊敏河國家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花爾基林業局
  • 位置: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 
  • 始建始建:1970年 
  • 施業區面積:59.8萬公頃 
  • 人口:3136人 
局情介紹,歷史沿革,地址,

局情介紹

紅花爾基林業局始建於1970年,是呼倫貝爾市直屬地方林業六局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南麓,與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相毗鄰,處在大興安嶺呼倫貝爾草原之間山地與高原、森林與草原的過渡地帶,屬大興安嶺森林生態體系,是國有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生態區。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59.8萬公頃,有林地面積23.4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0.6%,是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區,建有國家級樟子松林自然保護區、樟子松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紅花爾基伊敏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區位價值極高。全局林業人口約3136人。由蒙、漢、鄂溫克、達斡爾等8個民族組成。紅花爾基林業局素有樟子松故鄉之稱,因生長著稀有珍貴樹種──沙地樟子松而聞名中外。
紅花爾基林業局局址紅花爾基林業局局址
樟子松拉丁名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是歐洲赤松的變種。常綠喬木,國家二級珍貴樹種,材質優良,耐寒、耐旱、耐貧瘠,是我國寒溫帶成林樹種之一。它是歐洲赤松在我國境內分布的一個變種,與歐洲赤松和我國的長白松在親緣關係及形態特徵上近似。樟子松林在我國的自然分布,跨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及大興安嶺西麓,呼倫貝爾草原局部沙地。分布區北自中蘇邊界的漠河,南抵白狼及寶格達山,東北界由呼瑪、愛輝、遜克,向南經嫩江、博克圖轉西越大興安嶺而達嵯崗、海拉爾、伊敏河、輝河一帶直至中蒙邊境。紅花爾基樟子松屬大興安嶺西麓山地呼倫貝爾高原沙地森林。分布在紅花爾基林業局施業區內的沙地樟子松林帶全部生長在沙地上,是我國最大的樟子松特種用途林區(母樹林、採種林、防護林)、我國北方乾旱地區最重要的造林樹種和"三北"地區治沙造林的重要種源基地。在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天然樟子松樹種已經枯竭的情況下,紅花爾基樟子松種子林基地的保護和培育對維護生態平衡,開展科學研究,固定呼倫貝爾沙地,保護呼倫貝爾草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紅花爾基地區在歷史上是茂密的原始林區,在帝俄、日偽侵占時期進行掠奪式採伐,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稀有珍貴的樟子松林處於毀滅邊緣。
紅花爾基林業局樟子松紅花爾基林業局樟子松
解放後,黨和人民十分重視林業事業,1954年秋,經呼盟工委批准,索倫旗(今鄂溫克旗)在紅花爾基和伊敏河上游的塔爾氣、三都爾建立了護林隊和清林隊,將森林所有權收回國有。1955年,在紅花爾基、巴日圖相繼建立了森林經營所,開始進行封山育林、護林防火,為以後的樟子松林的恢復、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6年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調查大隊首次對分散在鄂溫克旗和新巴爾虎左旗沙地上的樟子松進行了調查,面積為127萬公頃的土地上僅殘存樟子松純林面積8,866公頃,蓄積量2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1970年,經中央林業部批准,紅花爾基林業局正式成立,將分散在兩個牧業旗的樟子松林集中統一管理,後來有三個林場劃歸屬地管理,林業局面積減少到59.8萬公頃。
為了保護培育樟子松森林資源,堅守這片綠色淨土,幾代林業人擔當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積極踐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理念,用心血和汗水培育林木,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綠色。緊緊圍繞生態建設、資源保護、森林管護、森林防火等工作,以保護和培育天然林資源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後勁。樟子松森林資源得到迅猛發展,樟子松純林面積從建國初期1956年的8866公頃上升到目前的11.2萬公頃,增長了12.6倍,森林覆蓋率也由3%上升到40.6%,僅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期間,森林覆蓋率就提高了7個百分點,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持續增長,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

地址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鎮
紅花爾基林業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