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廟

紅花廟

紅花廟是南路抗日團體總部和集訓中心舊址,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寶光街道紅花村委會紅花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花廟
  • 地理位置: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寶光街道紅花村委會
  • 所處時代:抗戰時期
歷史沿革,國共合作抗日,培訓抗日幹部,

歷史沿革

  張炎,吳川縣人(時屬高州行政區),是著名的十九路軍主要將領,隨軍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聯共抗日,1945年初組織武裝暴動,後被國民黨殺害。1958年6月8日,毛澤東簽字追認張炎為革命烈士。
  1938年1月經李濟深推薦,張炎出任廣東省抗日自衛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同年2月,辦事處在梅菉成立。10月11日,辦事處遷到高州城西紅花廟,這樣,紅花廟就成為戰時高州指揮中心。1938年10月11日廣州失陷,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改名為第十一區游擊司令部,張炎任司令。1939年3月,張炎接任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同年5月,戰區重新劃分,高、雷、防、兩陽劃為四戰區南地區特別守備區,八區專員鄧世增兼任司令,張炎(七區專員)兼副司令。1940年1月,高雷兩陽劃為第七區,張炎兼任第七區游擊指揮官和第七區游擊司令,成為抗日時期管轄高、雷二州以及兩陽11個縣的政府和軍隊最高領導人。

國共合作抗日

  自淞滬抗日上海失陷之後,張炎常懷抗日雪恥之夙願。所以回到高州出任最高軍政領導人之後,在紅花廟謀劃培訓抗日幹部,以便在南路開展抗日宣傳,發動民眾,組建游擊隊伍。但是要把抗日隊伍組建起來,面臨重重困難,首先是經費問題。俗話說未行軍先行糧,沒有糧食怎樣集訓呢,張炎帶頭舍家為國,把自己在香港和廣州灣的房產變賣取得啟動經費,又把堂兄張世德的藏槍拿出來提供給抗日游擊隊使用。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號召各界士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解決了經費和槍枝的問題。
  有了武器更需要人才。張炎真誠擁護中共關於團結合作抗日的主張,確信國共和各黨派團結合作抗日,才能挽救中國之危亡。他上任後,不斷物色招聘愛國進步人士到他部隊工作。他任用中共黨員彭中英、陳信材等為參議,任用梁弘道為咨議,共產黨人為他出謀劃策。1938年冬,張炎親自到香港找到八路軍辦事處領導人廖承志和連貫,商談抗日事宜,他特別請求共產黨派幹部幫助他開展抗日救國工作。他的主張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很快,黨組織派出香港同胞回國服務團,1938年12月派出26人,1939年初又派出近百人。在中共黨組織的幫助下,真正實現了南路地區國共團結合作抗日的局面。

培訓抗日幹部

  香港同胞回國服務團畢竟人數有限,在彭中英、陳信林、梁弘道的建議下,張炎決定以紅花廟為陣地,招募人才,開展培訓抗日幹部的工作。1938年10月舉辦的茂名縣統率委員會軍官隊培訓,有學員350多人,中共黨員陳次彬兼任隊長,梁昌東、曹炳超任政治教官,學員有龍思雲、李雨少、黎光烈、車之機、凌振卿、賴廣居、冼項柏、鄧桂材等人,他們後來都成為抗日游擊隊的骨幹。同時,培訓學生隊,成立10箇中隊共1000人,他們是從高州6個縣和雷州半島招收來的。在紅花廟訓練時,成立總隊部,張炎任學生隊總隊長,陳次彬任總隊副,總隊部分軍事、政治兩個組,軍事組長陳以鐵、陳達增,政治組長阮明,政治教員陸新,他們都是中共黨員。
  學生隊的中隊副幾乎都是中共黨員,有程耀連、周崇和(現名羅文洪)、葉信芳、徐東翔、謝玖、黃存立、黃景文、梁昌東等。當時學生隊各箇中隊都成立中共黨支部,陸新為黨總支書記。學生隊集訓了3個月,在1939年的7、8月間,全體學員做過2次大行軍,第一次從高州出發,經雲潭、石骨回到高州,第二次從高州出發,經化州、吳川到達廣州灣寸金橋。回來之後十個中隊縮編為六個隊,茂名、電白、信宜、化州、吳川、廉江各縣一個中隊都到鄉下工作,在城郊鄉村進行廣泛深入的抗日宣傳。學生隊在紅花廟集訓期間由黨總支領導,下鄉期間則由各中隊的黨支部領導,茂名縣學生隊則由服務團黨支部領導。在張炎的支持下,黨在紅花廟培訓抗日幹部近2000人,紅花廟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培訓抗日幹部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紅花廟旁設立紅花國小。
1985年
高州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張炎烈士,將紅花國小改名為張炎國小。
2002年
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張炎國小內立了一塊革命遺址碑以示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