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子

紅花子,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果實。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浙江、貴州、四川、西藏等地廣泛栽培。具有活血行瘀,消腫散結之功效。常用於天行瘡子不出,產後血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花子
  • 別稱:紅藍子、白平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紅花屬
  • :紅花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浙江、貴州、四川、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8-9月
  • 用量:內服: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辛,性微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行瘀,消腫散結。

主治

1、《開寶本草》:“吞數顆,主天行瘡子不出。”
2、《本草圖經》:“主產後血病。”

相關配伍

1、治斑豆瘡出不快:紅花子一合。捶碎,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傷寒總病論》紅花湯)
2、治腹內血氣刺痛:紅藍子一升,搗碎,以無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曝令乾,重搗蜜丸如桐子大。空腹酒下四十丸。(《本草圖經》)
3、治女子中風,血熱煩渴:紅藍子五大合。微熬,搗碎,旦日取半大匙,以水一升,熬取七合,去滓,細細咽之。(《廣利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對胃有害,矯正藥為洋茴香。

採集加工

8-9月採收後,陰乾,備用。

形態特徵

紅花,又名黃藍、紅藍、紅花草、紅花菜。越年生草本,高50-100cm。莖直立,上部分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無毛。葉互生;無柄;中下部莖生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7-15cm,寬2.5-6cm,邊緣具大鋸齒、重鋸齒、小鋸齒或全緣,稀羽狀深裂,齒頂有針刺,刺長1-1.5mm,向上的葉漸小,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頂針刺較長,可達3mm;全部葉質堅硬,革質,兩面無毛,無腺點,有光澤。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為苞葉所圍繞;苞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連先端針刺長2.5-3cm,邊緣有或無針刺;總苞卵形,直徑2.5cm;總苞片4層,外層豎琴狀,中部或下部有收縊,收縊以上葉質,綠色,邊緣無針刺或有篦齒狀針刺,收縊以下黃白色;中內層硬膜質,倒披針狀橢圓形至長倒披針形,長達2.2cm,先端漸尖;全部苞片無毛,無腺點;小花紅色、桔紅色,全部為兩性,花冠長2.8cm,細管部長2cm,花冠裂片幾達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長5.5mm,寬5mm,乳白色,有4棱,無冠毛。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浙江、貴州、四川、西藏等地廣泛栽培。

性狀鑑別

種子倒卵形,略扁,長5-7mm,寬2.8-3.9mm,厚2-3mm;表面淡棕色,頂端鈍圓,下端尖,稍扁生一小圓點狀種臍,種皮薄膜質,胚直生,含油粉,胚根短錐狀;子葉2枚,肥厚,橢圓形,接合面中央常凹入。

藥理作用

1、口服紅花油可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三醯甘油及非酯化脂肪酸水平。
2、興奮某些平滑肌器官:如小腸、支氣管等。
3、對離體大鼠迴腸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開寶本草》:“吞數顆,主天行瘡子不出。”
2、《本草綱目》:“(紅花)其子五月採收,淘淨搗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極肥美。又可為車脂及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