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元通鄉人民政府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色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óngsè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省份:四川省
- 國家:中國
紅色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元通鄉人民政府命名。
紅色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元通鄉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取“又紅又專”之意,故名。歷史沿革解放初為花河村,1958年為紅色大隊,1984年更名為紅色村,2007年紅色村併入石岩村。...
蘆盪村位於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的最南端,南面與相城區陽澄湖鎮接壤。區域面積6.5平方公里,為原草盪、三家、下浜、倪家四個村合併而成,村委會下設村民小組16個。蘇嘉杭高速、錫太一級公路穿村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2021年3月蘆盪村成功入選中組部、財政部2021年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
朝紅村村民委員會是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合作化運動成立高級社時出現的地名。地名含義 意為公有制社會主義集體道路的紅色方向前進。歷史沿革 自其名後,有朝紅高級社(1956年2月始),十一大隊(1958年9月始),朝紅村民委員會(1983年8月始),自2004年6月楓橋鎮改為楓橋街道,村民委員會也隨之消失,現...
紅沙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經職能部門審核審查後報送縣政府審批同意命名。地名含義 原名河西大隊,因重名,1980年以境內地名紅沙堡得名,紅沙堡即此地沙石呈紅色,故名紅沙堡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而設立紅沙堡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1年改保為村設河西村。1952年劃入黔江縣轄。1962年置河西大隊。1980...
紅廟村村民委員會 紅廟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由啟東縣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此處有一處廟堂,外面被塗成了紅色,後人們在此建村,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因區劃調整而消亡。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陵陽鎮東2保,第二甲。解放初舊制未變。1950年屬陵陽鎮8分會部分。1951年屬望峨鄉,以地名臘梅溝取名臘梅村。1953年又以地名字型檔橋改為字型檔村。1955年屬先農街。1958年為紅花大隊。1967年以爭當“紅色尖兵”之意改名紅兵大隊。1984年改為紅兵村。2007年合村並組時紅兵村併入現飛泉社區。
南街村總面積1.78平方公里,南街村黨委認識到村子裡旅遊資源的巨大優勢,大力進行景區建設,充分挖掘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特色品牌,使南街村景區形成了以文化園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遊覽區、文化教育遊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珍奇植物園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八大觀光內容的大型紅色旅遊景區,特別是新建的革命...
烏蘭牧業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烏蘭牧業村民委員會,烏蘭,系蒙古語,意為紅色,因此村落有一個紅色的小溪,又因此地以放牧為生,烏蘭牧業村的名字就由此而來。歷史沿革 烏蘭牧業村民委員會,1958年建烏蘭大隊,歸高頭窯人民公社管轄。1958年公社化後叫哈日包德格,1964年改名為烏蘭,...
下紅廟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中原有一座廟,其牆紅色,人稱紅廟,為區別中溪公社的紅廟,故稱下紅廟,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下紅廟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石口公社紅橋大隊;1981年為石口公社下紅廟大隊,1983年,為石口鄉紅廟村,2001年從石口鎮劃入中溪鎮;2005年,併入石口...
紅溪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經職能部門審核審查後報送縣政府審批同意命名。地名含義 原名茶元大隊,因重名,1980年以小地名紅土溪得名,紅土溪即小溪兩岸土壤呈紅色,故名紅溪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而設立紅溪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1年改保為村取名枷河村。1958年為枷河管區。1962年析置茶元大隊。
杜聿明化妝逃跑,1月10日逃至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村,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野衛生所的戰士生俘。邱清泉被擊斃,李彌和孫元良逃跑。下午四時,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中共永城市委黨史辦公室)蕭縣深挖紅色旅遊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旅遊品牌 活捉杜聿明處是蕭縣打造紅色旅遊景點,提升凝聚力是近年來,蕭縣通過打造紅色...
紅洞溪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經職能部門審核審查後報送縣政府審批同意命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地名紅洞溪得名,紅洞溪即此地有一小溪從一洞穴中流出,洞穴中的泥土呈紅色,故名紅洞溪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而設立紅洞溪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酉陽縣鵝池鄉第十保。1950年改為堰塘村。1952年...
紅付村村民委員會 紅付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的地名,以地理實體命名。地名含義 因土地神像為紅色得名。歷史沿革 根據威遠縣人民政府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威府發(1991)83號文”批准撤銷,原紅付村所轄區域劃歸民勝村管 轄。
紅色旗幟 安陵革命歷史博物館 安陵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安陵行政村村民委員會辦公駐地正北百米(安陵村西北),原址為 安陵革命烈士陵園。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本館駐地安陵集設有兵工廠、毛巾廠、捲菸廠、印刷廠、地下交通站,安陵集 是冀魯豫邊區魯西南革命根據地活動的中心,也是冀魯豫邊區魯西南地委專署駐地,被譽為...
大埔圍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大埔圍村民委員會側邊文化大禮堂。大埔圍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於1979年10月6日,是大埔圍村黨支部和全體村民為紀念先烈功績鼓勵後人奮發圖強而建,於2008年1月1日重修,2017年再次翻新,重修後的紀念碑面貌煥然一新。圍繞革命烈士紀念碑,利用空置教學樓修建了大埔圍村...
2020年10月28日河源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九次會議通過 2020年11月27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批准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革命舊址的保護,發揮革命舊址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作用,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
紅色革命 劉團元,七屋嶺村人,曾任馬北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後參加長征,1938年轉戰於山西抗日前線,為國捐軀。王癸丑,七屋嶺村人,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後參加革命,後參加長征,解放後曾任潛江縣縣長等職。彭傳方,陽台村人,1960個4月,任丹江口七師(天門民工)1團火箭連連長時,光榮赴北京參加了全國人民兵...
基地重視發揮“丁家園繳槍”故事等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立足村民,面向社會,切實加強愛國主義基地軟體硬體建設,使基地的硬體更硬,軟體更強,發揮了應有的教育作用。領導班子 會議制度 一、村民會議由本村年滿18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二、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主持召開,每年應至少召開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有二...
這個村因毛氏聚居而得名毛家。地名由來 因這個村地處壽童要道的邊上,曾稱後大路。這個名字叫了一百多年,直到20世紀中葉,一場紅色運動席捲神州大地,凡帶有“後”“下”等字眼的地名,都被認為是落後的表現,於是紛紛改名,在這樣的形勢下,後大路被改為紅路。1981年地名普查時,恢復原名後大路。2005年行政村...